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罗一琪深圳报道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正处于快速迭代发展阶段。
如今,范围从工作场景的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到家庭场景的水表、音箱设备。 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即便如此,物联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需不断应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深化的挑战。
近日,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Mik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物联网市场存在很多不同的标准,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存在困难,因此所有产品都可以按照同一标准连接和使用。 由于不同设备商的产品是同步的,连接和交互操作也不同,导致消费者没有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来实现统一操作。 就像早年的手机在世界不同地区并不普及一样,直到有了统一的移动蜂窝通信标准之后,今天人们才可以在任何地方顺利使用手机。
“技术融合将是路径之一。以此类推,物联网领域的所有参与者都想分得更大的一块蛋糕,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共同把蛋糕本身做大,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蛋糕还可以做大,这需要物联网生态圈内的企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他继续表示农业物联网,最近宣布完成对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收购,希望将LoRa技术和蜂窝通信技术融入到解决方案中,给客户更多的选择。“LoRa技术针对特定场景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有些蜂窝技术、WiFi、蓝牙等也各有专长。 我相信NB-IoT和LoRa技术将会有更多的融合并共存。”
最后一英里通信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配备连接和智能功能,无线通信解决方案LPWAN(低功耗广域网)也随之发展。 主要包括蜂窝通信技术类型NB-IoT、非蜂窝LoRa等技术。
由于连接设备数量庞大,物联网市场的潜在规模也巨大。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物联网列为我国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 据IDC预测,2026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投资预计将达到1.1万亿美元,而中国物联网IT支出近2981.2亿美元。
具体技术路线方面,分析机构ABI预计,2026年全球非蜂窝LPWAN连接数将达到13亿个,其中中国非蜂窝LPWAN连接数将超过4.5亿个,LoRa将占其中的79%。
“我个人认为LoRa不仅可以被视为低功耗广域网(LPWAN)通信技术的概念,还可以被视为最后一英里的连接解决方案。例如,你有一个可以通过CAT的路由器。 1(一种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连接到云端,然后通过LoRa技术连接到许多终端设备节点。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他们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连接云端数百个终端设备。 Mike向记者分析,因此蜂窝技术和LoRa技术是高度互补的广域连接网络技术。
给淘货宝软件做广告怎么样?
X
(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Mike接受采访,来源:提供)
中国区市场策略总监程小林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无线技术有不同类型,例如蓝牙、Wi-Fi、NB-IoT等。 但LoR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低的功耗、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LoRa技术可以在噪声下20dB解调,而其他物联网通信技术必须高于一定强度的噪声才能实现解调。
“LoRa对于运营商网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比如有的客户做了工业网关,可以通过4G、5G进行回传,下面的节点用来采集传感器信息,然后传回给运营商。”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一些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客户在推动数字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布线和成本方面的诸多挑战,因此他们也开始用LoRa无线连接来替代有线连接。” 他举了一个例子。
从目前国内应用来看,LoRa主要应用于智能楼宇及园区、资产追踪、电网监控及能源管理、计量、智慧农牧业管理、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因此与NB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物联网和LoRa在很多场景中的应用。
不过,亚洲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分析称,两种技术虽然在某些地方存在竞争,但在某些地方可以互补。 物联网市场非常大,LoRa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场景。
“对于想要自由创新的客户来说,LoRa可以让他们从连接、组网到应用实现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自由选择。从长远来看,LoRa在专网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专网+公网 在很多场景下,LoRa和NB-IoT非常适合互补,LoRa具有自组织、安全、可控等特点,可以支持客户从连接、组网到网络的全面控制。最终的应用平台。” 他加了。
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末,全球已部署600万个基于LoRa的网关和3亿个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已接入181家公网运营商,且数量仍在增加。
应对外部挑战
在当前的半导体下行周期中,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些业务增长挑战,其影响程度可能与多元化业务的部署程度直接相关。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月29日的12个月财务周期中,公司2023财年实现净利润约7.57亿美元。按照其三大业务净利润占比,基础设施业务占其中,高端消费终端占比38%,高端消费终端占比21%,工业业务占比41%。
Mike告诉记者,公司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全球业务布局也非常多元化。 其业务量中,20%业务在中国市场,20%在欧洲,40%在北美市场,20%在世界其他地区。
虽然近一年多消费市场比较疲软,但如果看工业和汽车业务板块,实际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
“在消费电子方面,如果能给公司带来差异化优势,我们就会投资。但我们可能不会太关注3C电子产品。” 他进一步介绍,工业市场本身是多元化的,包括很多类型的应用。 例如,减少设备管理和建筑管理过程中的碳足迹; 食品安全市场帮助畜产品定位、追踪和追溯管理,帮助餐厅保持食品新鲜度等。“目前只有LoRa技术可以穿透冰箱的金属层获取传感器数据。因此,很多餐厅和超市都配备了这项技术,比如星巴克。” 他继续。
程晓林指出,LoRa已纳入我国国家电网电力物联网标准。 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领域,LoRa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光伏领域,基于LoRa的逆变器可以实现实时关断功能。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及时关闭,也可以支持一些信息的收集。
对于高增长的汽车市场,迈克表示,汽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市场,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等,以及智能电网——这些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例如,电网场景下的运营商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是白天行驶,晚上充电。 如何在充电高峰期平衡负载成为一个问题,而LoRa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据统计,资产追踪已成为LoRa在国内最大的垂直应用市场,未来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据ABI预测,2026年,中国资产追踪领域LoRa芯片出货收入将达到9324万美元,相比2022年将增长三倍。
该机构指出,环境监测将成为LoRa在中国的第二大应用领域。 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和报告温度、压力、污染水平和其他环境变量,检测火灾并处理警报,帮助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能源消耗。
探索技术升级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蜂窝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企业也将探索进一步技术升级和发展的机会,包括与新的通信技术路线的融合。
近年来,卫星互联网技术开始更多地应用于消费市场,物联网也是如此。
Mike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全球已有4家公司部署了基于LoRa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LoRa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在非洲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一些偏远地区的山火和山火的识别就可以很好地利用LoRa和卫星通信的结合技术。” 据报道,最新一款刚刚推出,是一款无线通信和无线连接芯片,据说是迄今为止射频性能最好的LoRa收发器,同时还支持Sub-GHz、2.4GHz LoRa和卫星S波段多波段通信。
“卫星通信的功能非常重要,未来会有更多的芯片和技术支持卫星通信,主要应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好、没有部署必要资金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在生产效率、数据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要提高。 麦克介绍道。
面对通信厂商积极研发的6G通信技术,Mike告诉记者,他认为主要有三个机会:6G模块、6G路由器以及6G信息传输中连接边缘到云端的应用。
“此外,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电磁辐射吸收比(SAR)在大多数国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数值规定,而我国最近发布了《移动通信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技术的对比研究最大的优势是人体感应,即通过自动感知用户是否靠近来优化设备的射频功率,通过我们独特的技术,可以帮助设备制造商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移动通信设备的SAR法规。在这个细分市场,我们占据了全球75%左右的市场份额。” 他表示,这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安全。
Mike指出,3GPP通信标准组织将负责6G技术标准的制定,因此在参与过程中,作为该组织的成员,也将充分发挥其差异化优势,探索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国内市场也在完善LoRa这一主要基于私有通信协议的传输技术的规范。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52号文件,专门提到了相关规定。
对此,LoRa中国市场策略总监甘泉分析,从规范来看,52号公告中公布的内容实际上对LoRa有很大帮助,强化了LoRa行业中的规范,比如标准化输出功率和合同交货时间。 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LoRa技术可以在470频段和433频段使用,但LoRa的使用规范和要求略有不同。”
从长远来看,对于后续技术改进的方向,Mike告诉记者,一是帮助捕获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所有大数据,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有效的商业决策; 另一种是在云端处理数据。 对于大数据,技术已部署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LTE、5G前传应用等,可助力高速光纤数据传输。
本报海口7月31日电(记者孙辉 通讯员杨舟)海南日报记者7月31日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实施自动化 商贸口岸建设早日布局,实现早期收获,凸显我省制度集成创新,为企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建设系统)于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我省工业建设体系实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涵盖我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 制度审批事项范围覆盖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审批事项(含党政部门办理的事项和市政公共设施报装事项)。 审批权限涵盖我省省、市(县)、区、重点园区等四类审批部门和市级公共服务单位。
工程建设系统正式上线后,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工程“少跑腿”的改革目标。 具有“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网上并行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并与国家系统及其他部门系统对接工程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查看功能。 通过该系统,项目监理部门可以全程跟踪项目审批动态,有利于实时监管。 同时,基本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办理”。 与以往传统的项目审批相比,简化了审批事项,优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审批材料,缩短了审批时间,规范了审批行为,审批流程更加便捷。得到了改善。 效率凸显自由贸易港制度的融合创新,体现“海南特色、海南速度、海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