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国际竞争等问题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巨大生命力在教育应用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呈现出多媒体教材、资源全球化、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协作、环境虚拟化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特征。
办学123年来,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重点培养德、智、体、艺、工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浙江大学积极响应《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政策引导,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教育事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供给方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
2010年智慧校园,浙江大学在学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率先引入智慧校园概念,旨在打造泛在的网络学习环境、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环境、透明高效的学校管理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便捷周到的校园生活环境。
经过多年的智慧校园建设,2017年提出“网上浙江大学”建设目标。“网上浙江大学”是学校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VR技术探索了未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在线浙大”建设目标分为三维“浙大魔方”框架,将目标、场景、技术三个维度深度融合。 “网上浙大”的目标是打造五个主要空间(网上办公空间、网上教育空间、学术资源空间、个人信息空间、信息发布空间); 实现路径是新服务、新人才、新教学、新学术四个场景; 技术建设方面,启动了“知识”、“浙大百科”、“爱上云”三大项目。 全力支持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浙江大学在“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指出,多系统深度融合,总体实现了三类建设、一项服务保障。 1、计算、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浙大钉钉、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现代治理空间、教育教学空间、科研创新空间、学科发展空间、全球开放空间等“网上浙江大学”五大空间建设; 3、知识图谱、人才图谱、学术图谱三大引擎建设和校园大脑建设; 4、大运营、大服务、网络安全、组织保障四大保障体系建设。 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也将从“智慧校园”建设向更深层次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迈进,为学校教学、科研、综合管理能力做出更多的提升和支撑。
华为多年来一直是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响应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场景应用,特别是在5G+教育、Wi-Fi 6教研创新、科研云平台、和人才培养。 。 同时,华为也将充分发挥在ICT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让学校师生充分享受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物联网、人工智能,享受创新课程空间。 学习模式和科研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有助于浙江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和整体发展。
00
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概念。 但这些概念似乎与刚刚兴起的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没有太大区别。 那么“智慧”和“数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下面我们通过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这两个概念来分析和理解。
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密不可分。 数字校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没有互联网的基础,物联网就不可能产生。 校园信息化问题。
智慧校园:所谓“智慧校园”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等新技术,改变党校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园资源交互的方式,并进行整合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资源。 集成应用系统,提高应用交互的清晰度、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智慧校园的三大核心特征:
一是为师生提供综合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基于角色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协作;
三是通过环境智能感知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界相互沟通、相互感知提供接口。
“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也就是说,“智慧校园”首先必须拥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和有线、无线网络同时覆盖的网络环境。 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与传统数字校园的区别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和信息数字化为基础的。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有利于教学、教研和校园管理的应用系统,实现校园管理和教学的数字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演进的目标和方向。 它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智能应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推广使用,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各种信息数据的感知、传输、采集、监控和分析。校园里的个人。 通过改变和构建校园内人与物、人与资源的连接、沟通、互动方式数字化校园,拓展了管理时空,实现了人与学校互动的实时性、清晰度、灵活性和质量。资源得到改善。 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