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 顶层设计,高质量规划 ◆ 共同下“一盘棋” ◆ 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 ◆ “智慧化工”提升竞争力 新基建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下一步,传统化工行业如何重生、重塑“智慧”? 新基建如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采访了副市长、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链负责人、新基建产业链负责人马俊云。 拧成绳,画同心圆 记者:产业链链促机制实施以来,我市煤化工、精细化工、新基建产业链取得了哪些进展? 马俊云: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召开后不久,煤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迅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共同努力,调研确定了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共同下了一盘好“棋”。 去年8月11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链召开发展座谈会,各负责部门和企业表示,要共同画同心圆,推动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完成。 随后,对产业链上全部88家企业进行了集中调研,并编制了《我市化工行业“5+6”发展方向规划(建议稿)》、《德州市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和“一企一策”推荐报告3份。 为防止低技术、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项目落地德州,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组织了三场联合审查。 禹城、临沂、沅原市共有5个项目通过联合评审。 项目投资总额达23亿元。
初步绘制了全市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链图、应用领域图、技术路线图和区域分布图,为实施产业链“四图”奠定了基础。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市发改委成功向省发改委申请159.64万吨煤炭配额,保障华鲁恒盛年产150万吨绿色化工新材料顺利实施。 推荐凯瑞英、晨旭新材参加山东省高端化工产融对接会,为项目融资创造条件。 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编制《德州市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德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互联网发展(2020年-2022年)》等政策文件启动《5G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主城区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初稿,规划二是扎实推进5G建设,全市5G新基建推进工作会议召开,市工信局等15个部门和单位重点解决解决5G建设痛点和拥堵问题,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开通5G基站1649个,超出原计划1600个;5G个人用户数超过45万户,主城区实现连续覆盖5G信号及大规模商用。 积极开展5G推广应用合作行动,编制出版《300个5G应用场景案例》,凯盛晶华5G+智能工厂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5G应用示范项目。
三是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 2.2万家企业实现宽带专线接入,华录恒盛等重点企业实现100M专线进车间智慧化园区,4G信号覆盖率达到99%。 莱钢永丰积极参与冶金行业工业互联网标志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入选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 奥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工程,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驶入快车道。 高端产品有待完善,延伸链发展足够强劲。 记者:煤化工和精细化工是我市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他们的发展现状如何,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马军云:我市共有5个化工园区通过山东省认证,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进化工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化工产业升级。 该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华鲁恒盛大氮肥煤气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甲基甲酰胺产能9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乙二醇在高端聚酯行业的份额约为47%。 金能科技的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为全球领先技术,对甲酚占国内市场需求的70%。 延伸链发展潜力强劲。 煤化工方面:华鲁恒盛正在建设投资103.78亿元的酰胺尼龙新材料项目,投资15.7亿元的精制己二酸质量提升项目已投产; 阳煤平原化工拟实施投资53.7亿元的产业升级搬迁改造项目。
精细化学品方面:投资19亿元的山东凯瑞英羟基脲磺酰胺医药中间体产业链项目、投资7.2亿元的山东艾兰药业新型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 还有投资15.1亿元的精细化工二期生产项目等联化科技扩建项目。 其存在的问题:一是高端产品比重小。 化肥、焦炭等基础化工产品比重较大,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比重较小。 二是企业规模呈现有高有低的局面。 仅华鲁恒盛、金能科技、阳煤平原化工三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就占88家监管企业总收入的60%以上。 三是企业分布分散。 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行业集中度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分步实施智能化引导新基建投资 记者:下一步如何推动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链更好发展? 马俊云: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目前,德州5个化工园区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下一步,他们将引导园区采取“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智能化建设,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逐步完善园区。情报技术。 智能化水平。 围绕产业链培育园区发展新优势。 下一步将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强链条”,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来“补链条”,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协同来“长链条”,园区产业流通顺畅衔接。 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型企业协同,共同构建循环发展新格局,共同培育园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强服务指导,促进企业发展。 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对接,组织项目推介会,向企业引进市场前景良好、产业化条件相对成熟的化工项目,引导企业持续投资化工产业。 记者: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马俊云:加强宣传推广。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相关展会和论坛,让企业看到新基建相关产业的广阔前景。 完善晋升机制。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市“541”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产业链构成基础上,补充教育体育、农业农村、水利、大数据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依托省内外研究机构、智库力量,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为新基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确保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加强支持引导。 通过减税、补贴、提供公共服务便利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资源换市场的原则,鼓励国内知名新基建产业链供应商在我市设立子公司,参与数据中心、新型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记者王玉恒、通讯员王雅菊、赵俊杰 ◆相关链接 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链简介 我市煤化工产业分为煤气化和煤焦化两条产品路线。 代表企业有华录恒盛、金能科技等。 我市精细化工包括农药、染料、涂料、颜料、医药中间体、日用化学品、助剂等,代表企业有齐鲁盛华、联华科技、凯瑞英等。
2020年,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企业88家,约占“541”产业体系的7.7%; 标准以上企业营业收入339.6亿元,约占“541”产业体系的14.4%; 实现利润总额42.5亿元,约占“541”工业体系的28.6%。 新基建产业链介绍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它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集成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全市5G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开通5G基站1649个,主城区实现5G信号持续覆盖和规模商用。 工业互联网建设步入快车道。
近日,多云应用服务商F5宣布,为满足各种场景的用云需求,将携手阿里云,整合双方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打造定制化一站式混合云服务。为用户提供云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大规模数字产业的崛起,以及政府、金融、电力、制造、零售、医疗等行业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中国私有云市场不断增长发展迅速,需求旺盛。
众所周知,混合云和私有云环境下的客户对解决方案定制化的要求较高,不同行业的不同客户可能对某个功能点有不同的要求。 同时,政府、金融、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客户希望在根据各自需求定制的基础上获得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F5中国区总经理张益强表示:“作为多云应用服务提供商,F5一直跟随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客户打造适合各种云环境的产品和服务。 ”
他强调,在多年服务政府、金融等大型企业的过程中,F5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定制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方面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
正因为如此,F5与阿里云强强联手,实现软硬件有机融合,共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混合云解决方案,不仅可以针对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开发,还可以打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交钥匙工程”。
在整体混合云解决方案中,F5帮助用户实现全局、全链路的负载均衡和应用优化,无缝监控多个WAN链路的性能和可用性,智能管理各个站点的双向流量,优化互联网访问,智能识别正在运行的网络。多站点状态自动触发切换机制混合云,保证关键业务稳定运行和快速安全交付; 同时提供应用流量可视化,方便直观地管理和监控应用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
此次合作是云计算领域两家高科技公司共同努力,为客户打造稳定、安全、高可用的定制化混合云解决方案,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云计算应用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