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徐静)北京养老服务网28日上线。 平台涵盖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京津冀养老等板块,汇聚北京地区574家注册养老机构、1469家养老服务站等服务资源,公众将实现“一网通”用于护理服务。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介绍,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约465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1.3%; 户籍老年人约41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 北京养老服务网是北京市委社工委民政局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数字平台。 主体及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平台涵盖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膳食、老年政策、老年志愿服务、京津冀养老、老年在线服务、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养老服务等教室。 信息信息向社会公开,实现养老服务“一站式搜索”、服务信息“一站式展示”、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服务“一站式解答”帮助老年人便捷地找到服务、机构、政策。
该平台汇集了北京市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574家、养老机构床位11.3万张、养老服务站1469个、养老救助餐厅1476家的详细介绍。 从“咨询”到“办理”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在家门口”了解养老服务资源。
统计显示,北京99%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居住。 在平台“居家养老”功能版块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及其家人可以在线浏览、订购居家护理、保洁协助、医疗救助等13类98项居家养老服务。 ,享受线下老人助餐、洗澡协助等服务。
平台还专门设立了“京津冀养老”版块,及时发布京津冀养老服务政策,特别是异地养老相关支持政策,全面展示高水平养老服务详情。 ——天津、河北优质养老机构,促进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共享,为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超过)
改善治理的措施
打造“西宁物业”微信小程序,居民可以随时向物业反映问题,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小程序大数据分析功能,分类居民需求,精准监管物业管理,加强服务管理
“‘西宁物业’小程序上线以来,我们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向物业公司反映,快速高效。” 6月30日,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14社区居民王辉向来访的社区工作人员哈里布说。
第十四社区始建于2006年,是独山子区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老社区。 社区存在物业服务渠道质量差、物业管理企业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未能有效解决居民诉求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功能,2022年4月,在西宁路街道党委的领导下,十四社区开展城管示范社区项目。
“‘互联网+’社区服务是畅通居民与物业沟通渠道、提升现代社区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14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宁路街道打造“西宁物业”微信小程序服务模块,建立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物业服务、自助政务“四位一体”的综合网上服务平台,启动去年6月10日,四个社区上线。
通过该平台,居民可以随意拍照或留言,通过申诉反映、随意拍照、物业报修等板块向物业反映问题,并及时了解处理结果。 同时社区服务平台,居民还可以通过社区公示、通知公告、社区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社区的大小问题,真正足不出户参与社区治理。
为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居民、物委会还可以通过物业管理评价、物业监督评价等环节督促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据统计,“西宁物管”上线以来,共收集居民诉求214件,听取意见32件,反馈解决208件。 群众满意度达到97%。
“通过小程序的大数据分析功能,我们将居民的需求分为8类,精准监督物业管理,加强对这些区域的服务和管理。” 14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换了50多盏LED路灯,建起了“宠物乐园”,采购安装了6张乒乓球桌、2个羽毛球网,垃圾清运更加及时……在“互联网+社区服务”的驱动下,今天的第十四个社区社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物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