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能源汽车现在是人们选车的重点,而能源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功能。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管理系统中,车辆提出的扭矩需求必须经过能量管理模块。 根据车辆不同的动力混合方式、部件和策略,将能量需求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驱动系统。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知识介绍。 让我们来看看。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定义
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是协调、分配和控制电力系统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能量的软硬件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的硬件由传感器、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等组成。软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分析处理传感器的信号,优化分析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向执行器发出指令以控制其动作。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组成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具有不同的能量转换系统,因此其能量管理软件和硬件系统装置也不同。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池输入控制器、车辆运行状态参数、车辆操控状态、能量管理系统ECU、电池输出控制器、电机发电系统等。
能量管理系统ECU输入的参数包括各电池组的状态参数(如工作电压、放电电流、电池温度等)、车辆运行状态参数(如行驶速度、电机功率等) .)启动、启动、加减速等)等。能量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显示检测到的状态参数的功能。 ECU根据预定算法对检测到的状态参数进行推断计算,并向电池、电机等发送适当的控制和显示指令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能量的优化管理和控制。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简介
1. 充电状态指示灯
充电状态指示器类似于燃油车的燃油表,它代表电动汽车电池中存储的能量和可以行驶的里程。
2. 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是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实时检测和估计电池的状态,为电池组提供优化的使用方法。 据乐高研究院院长鲍伟博士介绍,电池管理系统一般分为主机和从机两部分。 从机主要采集电压、电流,主机主要完成SOC、SOH、SOP的计算以及高压电路控制、热管理、均衡等控制。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有:防止过充、防止过放、温度控制与平衡、能源系统信息提示、电池状态测试与显示等。
交通问题困扰中国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我和朋友对此深有体会。 每次回中国,我都是先订火车票,再订飞机票,因为火车票比较难买。 如果赶上黄金周,本来就拥堵的交通将变得更加不堪重负。 如果遇到雨雪天气,交通基本就会瘫痪。 这两天,我还在盼着小伙伴们早点回学校和我一起玩。 知道现在国内春运正值回程客流高峰,东部地区还下大雪,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于是,我想探讨一下如何解决这个复杂的交通问题,恰巧看到了这篇相关的新闻报道,所以我就想出了这篇文章。 在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便捷出行。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交通系统是天赐之物。
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建立起一个实时、准确的交通管理系统。高效、全方位、全方位的综合运输和管理体系。
中国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 中国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相当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8%损失(GDP),达到每年2500亿元。 堵车时,道路上车辆的平均时速小于15公里。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主要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需要日常处理。 成本达到10亿元。
北京一家资产评估公司的报告显示,由于北京交通拥堵,市民平均每天在路上浪费66分钟。 每年因延误、油耗、环境治理等造成的损失达1065亿元,相当于北京GDP的7.5%。
2009年至2013年智能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保持年均24%的增长速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未来五年中国智能交通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820亿。根据中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国家计划2013年至2015年在智能交通领域投资约4万亿元。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刚刚进入成长期,就近高速公路上使用的交通信息系统和交通传感器正在普及。
目前,我国ITS产业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障碍通行付费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披露系统等10余类。 其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无障碍支付系统占比最大。
中国引进ITS的效果。 引入ITS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停车次数减少了约30%。 从而,在相同距离内,车辆行驶时间减少13%-45%。 交通拥堵问题将消除约20%-80%。 引入ITS后,可以改善交通,防止超速,油耗可以降低30%,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26%,环境也可以得到改善。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ITS市场也在快速扩大。 我国迫切需要ITS侧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号监控系统等。 2012年,重庆与思科(Cisco)签署协议,合作建设重庆智慧城市系统。 此外,IBM与中国的海信、INTEL以及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合作或合资的方式推出了ITS综合服务。 市场增长如此之大,当然会出现很多竞争企业。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 大多从事高速公路摄像监控建设、高速公路收费站建设、GPS导航等。 前五家龙头企业约占12%的市场份额。 此外,ITS市场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该市场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包括韩国在内的20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有进入中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