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快车| 阿里云混合云再攀新高峰-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云快车| 阿里云混合云再攀新高峰

发表时间:2023-09-02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各行业企业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综合云平台、研运数字化治理、客户服务等业务单元的数字化产品平台和相关服务商的数字化服务能力的需求逐渐提升。 、人力资源和供应链。 显然,如何选择可信的数字化服务已成为企业推进自身数字化工作的关键。 近期,阿里混合云凭借行业领先的能力屡次获得多国权威机构的认证和奖项:高分通过电子四院云基准评测并荣获领先水平,混合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可信云【混合云】安全能力要求】增强(最高级别)认证、全国首批企业通过数字化可信服务评估等,已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首选技术基础设施和企业。

数字赋能,共建共享

2021年3月3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以“数字赋能、共建共享”为主题的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阿里云混合云受邀参加大会,并荣获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组和数字化转型赋能贡献者两项大奖。

本次论坛发布并解读了《企业IT数字化能力与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要求》系列标准。 通过推动相关标准的实施,可以客观评价数字化转型供应企业的服务能力,引导其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服务质量和信誉,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数字化转型供应企业健康发展。行业。

经过多次评估,阿里云以315项要求100%通过的优异成绩,展现了阿里云在技术功能、数据服务、交付服务和运营服务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是全国首批通过数字可信服务评估的企业之一。

实力雄厚 行业领先

国家权威【云基准评估证书】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四院)颁发。 电子第四研究所是直属事业单位,是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 ,拥有政府授权、权威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和工作站。 【云基准评估证书】是云计算行业技术领先的基准。 旨在为行业提供云解决方案、云服务及相关云产品的标准合规性评估服务,帮助企业选择、指导云计算产品的建设和开发。 提供第三方证据,分为四个评价级别:基础级、扩展级、增强级、领先级。 混合云80+测试用例顺利通过评测,并获得电子四院颁发的【云基准评测证书】,被授予领先的评测水平。

混合云将在今后成为主流趋势_混合云_混合云的优势和劣势

可信云【混合云安全能力评估】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 重点关注混合云能否在保障公有云、私有云安全的同时,保障跨云安全,是否具备保障区域边界和跨云安全的能力。 跨云传输、存储以及跨多个云管理安全性的能力。 此次评测致力于帮助用户选择安全可信的混合云,也为企业设计、开发和实际部署混合云平台提供参考。 51个测试用例100%通过。 凭借出色的安全性,阿里云混合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可信云【混合云安全能力要求】评估,并获得增强型(最高级别)认证。

砥砺前行,追求梦想

早在2014年,阿里云就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原生混合云,与公有云采用相同的架构和起源。 这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商用。 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阿里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建、管、用”混合云平台,涵盖金融机构、政府等企业级用户的云上数据合规和业务创新。机构、大型企业。 综合需求,提供全栈云建设、智能云管理、极致云使用等全栈数字化转型服务。

作为技术玩家,阿里云混合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在政企用户特别关心的管理、安全、迭代、运营等问题上下了功夫。 推出了企业版、敏捷版等,系列、Cloud 等产品为边缘与中心云协同提供完整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企业版最大单点部署规模超过10000台。

未来混合云,作为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首选赋能者,阿里云混合云将继续以匠心践行工匠精神,深耕行业、培育客户,打造产业创新的技术基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丨智能相对论(),作者丨陈玄斌

2021年,分布式云大行其道。

4月,在第二届华为云全球技术峰会上,华为云发布全系列分布式云产品组合(包括智能边缘站IES等),进一步夯实分布式云×云原生的基本理念。

5月,浪潮云商业战略发布会上,浪潮云重点启动“分布式云+”行动计划——1+2+N+生态,并宣布定义2019年中国分布式云,完成中国最大分布。 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骨干系统等重要战略进程。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两大云厂商相继将未来战略聚焦于分布式云,已经基本确立了分布式云的市场地位,这也意味着我国云计算市场已逐渐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阶段。

几年前,2021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发布,分布式云连续两年(2020-2021年)入选,并被确定为云计算未来发展方向。

预计到 2025 年,超过 50% 的组织将在其选定的位置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转型业务模式。

那么混合云,从行业角度来看市场,分布式云的流行意味着什么? 此前云计算未解决的问题能否在分布式云的部署下找到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云走在最前沿

2019年,分布式云被提出。 同年,在其研究报告《新云时代的新云术语》中,进一步定义了分布式云:是指云服务提供商将公有云服务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由CSP负责运营。云服务、治理、更新和演进,一种云模型,将云服务交付的地理作为其定义的一部分。

在国内,浪潮云是第一家部署和升级分布式云的云服务提供商。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分布式云逐渐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主流迭代方向。

回顾过去十年的云计算市场,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焦点,这将成为云服务厂商争相部署和迭代的方向。 从私有云到公有云,再到混合云,还涉及边缘云、专用云等。随着云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复杂,云服务已经进入分布式云的现阶段。

从发展历史来看,分布式云是一种高级混合云,由混合云演变而来,又不同于混合云。 两者的区别在于,混合云解决了云资源配置问题,企业可以按需匹配云资源、扩展云资源; 分布式云解决了云资源的定位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多云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强化混合云的优势,减少异构问题、安全问题、数据冗余等。

混合云_混合云是什么_混合云的重点行业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分布式云的概念很容易被误解为分散的多个云资源的组合,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重新认识分布式云。

1.本质仍是浮云。

与混合云一样,分布式云仍然面向多云模式,一般包括中心云、本地云、边缘云等。 但为了更好地实现多云管理,分布式云会比混合云更加强调统一架构和持续迭代。

简单理解就是将所有云整合到一个架构中,实现统一管理。 如今,这在浪潮云、华为云、阿里巴巴等云服务商的云系统中非常常见,也是他们致力于构建分布式云的方向。 例如,浪潮云此前提出的“1231”业务战略中,“1”代表统一架构承载多云管理功能。

2、核心是解决云资源的定位问题。

在混合云阶段,多云策略逐渐演变成各大云服务厂商和企业的常态。 据2019年相关报告显示,国内云计算客户中,73.2%的客户使用多云或混合云。 放眼全球,根据 2020 年云状况报告,全球 93% 的组织也制定了多云战略。

多云战略的出现也带来了云资源的定位、不同的云应该部署在哪里、云之间如何协作等问题。 分布式云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 亚马逊云推出的AWS本地区域就是针对此类情况,将AWS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主要服务放置在距离AWS目前不存在的大型人口中心较近的地方,或者靠近行业和IT中心的位置,从而在10毫秒以内为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

3、价值导向驱动企业全面上云。

从混合云向分布式云推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多云,在合理配置云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云计算的效率和能力,满足企业更加复杂的数字化需求。 例如,对于大型政府和企业来说,分布式云为华为云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部署可能:

1、创新业务、弹性需求大的敏感业务以及部分存量稳态业务可以部署在公有云中心;

2、低时延、数据合规要求高的AIoT相关业务,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媒体等,可基于华为云IES进行本地部署;

3、业务分布广泛的轻量级AIoT场景,如智慧零售、智能检票等,往往需要依赖各类终端硬件。 华为云IEF可与硬件结合使用,协同部署。

可见,无论是什么场景、面临什么需求,分布式云对企业数字化的多维度适配,都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全面上云,为各项业务提供云计算赋能。

云计算仍在幕后尽其所能

混合云是什么_混合云的重点行业_混合云

从混合云到分布式云,云计算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复杂性不断迭代云计算模式。 总的来说,分布式云的出现是有痕迹的,最重要的是为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全面迁移到云端提供了机会。

那么相比之下,在很多场景下,分布式云面临的数字化问题其实是之前云计算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也就是说,分布式云的优势对应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协同作用。 虽然上云过去和现在都强调“一云”的概念,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传统上,只有一个公共云。 无论什么业务、什么部门,都使用同一个云。 整体部署和服务难以精细化管理,业务协同更是困难。

分布式云进一步扩展了“一云”的概念。 虽然中心云下还有本地云、边缘云等,但在统一架构的支持下,多云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工作,实现更多的计算可行性。 浪潮云通过打造新一代分布式超融合架构,推动云边端融合,为企业客户提供全品类服务,推动分布式云能力向边缘拓展,实现云边全面协同、边缘融合边缘协作。 协同作用。

其次是延迟问题。 延迟是网络媒体数据传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当企业采用单一的公有云模型时,可能会出现高延迟的情况。 这是受公有云与企业客户距离的影响。 距离越远,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的响应速度就越慢。 慢一点。

随着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些需要处理大量C端用户访问或者即时性较强的场景,如直播、电竞、交通、AR/VR等……,有必要进一步将计算节点向企业迁移。 客户邻近使得数据能够在短距离内传输、分发和处理。 分布式云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将云计算节点放置在靠近客户的地方,从而保证多云管理和计算性能。

最后一步是场景适配的考虑。 此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迁移到云端。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固执,而是因为对于大型政府企业来说,他们的业务系统和部门系统都比较复杂,不是公有云能够解决的。 面对多样化、复杂的业务场景,大型政务企业往往需要中央云、本地云、边缘云、专用云等多种云模式的支持。

分布式云包含了混合云的优点,即可以部署多种云模型来适应企业场景的需求。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华为云的分布式云系统。 在热点地区部署边缘数据中心; 为本地机房提供企业边缘站点和企业专属; 为商业站点等提供AIoT边缘节点,分层细分提供各类云计算服务。 ,为企业上云提供全面适配解决方案。

分布式云是未来吗?

每个阶段的云模式都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跨越。 分布式云的出现被市场寄予厚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云计算的最终形态。 过去的问题已经解决,新的挑战也出现了。 分布式云还有很多新的限制需要突破。

讨论“一云”的期望,虽然分布式云致力于解决不同云资源的配置和位置问题,但分布式云网络的管理仍然是一个问题,比如如何构建动态可控的层次结构。 SDN网络架构,如何建立异步、推送、事件驱动和顺序的新型分布式网络感知框架等等。 简单来说,如何有效整合多云模式,仍然需要云服务商在分布式云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突破。

同时,多云模式带来的运维难度和安全风险也会同步增加,这是分布式云的必然存在。 多样性意味着复杂性,异构机器和网络之间的协作、广泛的节点故障等都会增加分布式云的运维难度和安全风险系数。

所以,回头看分布式云,它确实很好,但也没有那么好。 对于一种云计算形态,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它的优缺点,才能通过不断的迭代找到适合我们业务需求的云服务。

结语

云计算的进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统一,从公有云到分布式云,不断迭代演变成今天的形态。 当前,大型政企市场是云计算服务厂商决胜的重点领域。 阿里云、浪潮云、华为云等国内云巨头瞄准政企市场,分布式云的升级强化必然加速。

目前,浪潮云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分布式云,华为云全面升级分布式云产品解决方案。 竞争持续加剧。 未来政企市场的竞争也将迎来技术迭代和布局的变化。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