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法生态城的“地下世界”。 综合管廊助力现代产业跨轴腾飞-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探索中法生态城的“地下世界”。 综合管廊助力现代产业跨轴腾飞

发表时间:2023-09-10

12月6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扬子报记者 李永刚 摄

□ 长江日报记者赵代军、袁满、张恒、通讯员孙克良

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以下简称中法生态城)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长约8.1公里的综合管廊已基本完工,一座平均深度7.5米的地下城“静静”蜿蜒伸展。

中法生态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挑战,探索后工业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而推出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 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中法生态城综合管廊,探讨如何运用法国设计经验,在这个隐蔽的地下角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模式”。

■ “智慧大脑”守护8.1公里“城市生命线”

位于中法生态城核心区的知音湖大道中法综合管道监控中心,是一栋看似普通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建筑,却“隐藏”了一个聪明的“大脑” ”。

走进监控中心一楼监控大厅,LED大屏显示管廊工作人员出入口的实时监控信息,以及风机、照明、水泵、水阀的运行状态,以及不间断供电系统设备。 点击屏幕上的综合监控小图标,管廊内的场景就会通过监控摄像头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

项目建设者、副经理熊军介绍,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发现故障并立即修复,并远程控制管道内的消防、排水、通风、门禁、监控摄像系统等设备。画廊。 有效控制突发事件。

地下管廊综合井的含义_地下管廊综合井_综合地下管廊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地下综合管廊”。 在这个地下世界里,有四个仓库:管道仓库、电力通讯仓库、高压电缆仓库、燃气仓库。 仓库两侧的墙壁上都设有通讯桥。 有供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热水管道、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 它的位置。 仓库宽2.9米,净高3.2米,可供两人并排行走。

综合管廊借鉴法国城市建设先进经验,以“集约、智慧、生态”为理念,遵循“两横一纵”规划布局。 呈“十”字形,全长约8.1公里。 熊军表示,每个舱室的不同位置都会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温度、湿度、松动位移、地理信息等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 一台平板电脑就能感知整个管廊的运行情况。 未来还将采用机器人巡线管理,是目前武汉市最智能化的综合管廊项目之一。

这条“法式”综合管廊将成为地下“城市动脉”,“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病”也将被根除。

■ 四季恒温,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冷热空气

冬季集中供暖,夏季集中制冷,“四季恒温”将在中法生态城成为现实,而这将受益于通过管道向城市源源不断输送冷热空气在综合管廊内。

记者驱车来到距离中法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几公里的中法生态城首个分布式能源站。 能源站主体结构已完成,施工单位湖北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正在现场进行精装修工作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根据工程进度,预计明年中旬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该能源站总设计制冷量29.68兆瓦,供热量29.67兆瓦,供能面积103.27万平方米,配套管网建设长度11.23公里。

“该项目采用空气源热泵+屋顶光伏系统+燃气三联产系统+离心制冷机+燃气锅炉系统的多能源互补解决方案。使用的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太阳能、空气能。整个能源系统采用冷、热、电相结合的供能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 法国电力能源管理(武汉)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该能源站综合能源利用率将超过80%,可实现103万平方米建筑的集中供电。 加热和冷却。

“根据中法生态城城市规划,中法生态城内将建设两座分布式能源站,覆盖整个中法生态城区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中法生态城管委会国土规划建设厅规划师李子耀说。

■ 小街区密集路网,构筑现代产业十字轴

地下世界已经铺好,地上产业的发展恰逢其时。

中法生态城路网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理念,自2019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70%以上。

随着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区产业引进腾飞。

甲级写字楼中核科技大厦自今年1月起开始招商引资,目前已入驻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13家地区总部企业。 友轩新创园、光电总站低碳智慧产业园、中建·中法之星、新城吾悦广场、金地中法教体国际社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中法企业合作建设的生态度假综合体和达戈动漫主题公园双双入选。 长江日报后观湖文化创意园、盛世恒通科技产业园正在加紧规划设计。 华天建设集团总部等一批项目加快成长发展,致力于总部经济赛道。

“截至目前,中法生态城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实际投资资金5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 蔡甸区党代表、中法生态城管委会产业发展与投资主任长野活杰表示,中法生态城在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坚决避免对环境有潜在影响的项目综合地下管廊,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牵引力强的优质项目,建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和示范。

蔡甸区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中法生态城围绕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交叉轴位于新天大道和知音湖大道上,形成知音和集贤两大支柱。 大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引进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优质项目,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重点引进文化创意、时尚消费、总部经济等产业,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 重点培育高端康复诊疗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中取得突破。

同时,加强与法国在绿色智慧水、电、能源、建筑等领域合作,建设高标准中法半岛小镇、中法生态科技谷,加快推进中法生态科技谷建设。推进法式生态度假综合体、法式动漫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 建设并打造中法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从“规划图”到“实图”,一座“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城市、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将展现在武汉市民的眼前。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近日,《中国经济贸易》杂志以《探索“四全”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创新型经济标杆园区》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威海经开区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的先进经验和经验。打造创新型经济标杆园区。 典型的方法。

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是威海经开区抓住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的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致力于发展成为创新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区。 园区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全国一流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愿景和目标,积极探索“全链条聚集、全产业链融合”的高端战略。要素支撑、全周期服务、全绿色基础”坚持走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服务贸易标杆区、数字经济引领区、总部经济首席区”。

在全链条聚集方面,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坚持产业发展链式思维和集群式思维,加速园区新业态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三化”产业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链融合”。 新格局,着力构建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科学规划、确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三大产业发展方向,针对产业链的痛点、卡点、堵点。 、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举措,不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附加值。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打造“1+3+N”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发展创新产业和数字经济,突出打造闭环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系统。 吸引了以阿里巴巴、雨果跨境为代表的14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2022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86.7亿元,成为园区新的增长点。经济。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完善人才链,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统筹整合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创新链资源,与人才链有机融合,打造“引进来、引进来”。 “用、育、留”人才体系坚持市场化人才引进、平台化人才利用、专业化人才培养、服务化人才留住,着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在全要素支撑方面,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探索“管委会+公司+园区”运营模式,系统整合土地空间、产业发展、资本配套、数据流等资源,为服务贸易提供高水平服务。全方位支持园区发展。 平台支持。

疏散笼子和更换鸟类会激活陆地空间元素。 为突破创新产业发展用地约束,威海经开区在城市“黄金地段”划拨516亩土地,为26家原有低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倡议放弃50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将园区用地从商住用地调整为创新产业用地。 同时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着力打造高效集约、功能齐全、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为吸引大而强的产业创新资源,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建立了“123”招商架构,即一个中心(即智慧谷全球投资与智力服务中心)、两大招商促进机构,北京、上海、深圳三大投资促进机构。 联络处持续开展产业链投资、平台投资、商业化投资、竞争性投资等智慧园区案例,形成了以软银、日立等20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 以维品致远、中数互动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代表的200多家企业; 保利奥瑞卡、威高启福健康、三阳集团等13家企业总部。

畅通投融资渠道,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吸引友利银行、人保财险、东海证券、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当地金融机构总部入驻,打造威海金融街。

驱动数据资源建设智慧园区,应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利用三维可视化展示资产管理、企业服务、安防管理、数字化运营等八大板块智慧应用场景,助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

在全周期服务方面,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秉承“一切服务项目、一切为企业、一切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打造全周期企业成长载体,园区以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为核心,不断向周边辐射,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园、中科创新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完善“六个一”服务机制,建设“美好智慧”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园区工作专班,建立一套党员联系企业分包机制,每六个月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专业安全环保培训,提升公司综合安全管理能力,并每年进行公司优秀评价和表彰。 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原则,创新打造全省首个园区综合法律服务区——智慧谷法律服务区,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米,持续推进法制园区建设。

实施资源整合服务行动,园区根据企业关心的政策、降本增效、专业人才、发展资金等,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化、针对性的服务。

打造品牌行动赛事载体,积极承办中国创业大赛威海选拔赛、中韩创新大赛、中韩品牌海外产业峰会、数字贸易圆桌峰会、威海创业投资大会等大型活动,形成特色赛事智慧谷品牌,帮助企业对接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入驻园区。

在全绿色建设方面,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认真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环保、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效率、回收和援助。 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牢牢牢记绿色发展的底线思维,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园区行动,实现入驻项目零污染,打造智慧生态谷。

加强绿色能源应用,遵循经济、清洁、安全原则,从园区地域划分、自然资源、关键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维度加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园区内清洁能源、电力、供热。 科学选择通风、空调等主要负荷调峰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设备参与调峰,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按照园区创新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低碳高附加值细分产业,打造闭环产业生态,为入驻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研究先进节能减碳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始终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成功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和第二批“最佳实践”案”。 《中国经济贸易》杂志是由商务部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主办、中国经济贸易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经济期刊。 重点关注国际贸易、双向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文章的发表亮点增强了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