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绘“最美新栖霞”-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产城融合,绘“最美新栖霞”

发表时间:2022-03-12

□ 本报记者 邱惠东

回首过去,从“化工基地”到“智能制造高地”,从“郊区枢纽”到“东部新中心”,从“区域发展”到“综合发展”。栖霞区的“巨变”是南京不断上升和飞跃的一个生动缩影和一个鲜明的例子。

纵观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各省市重大部署南京、镇阳、紫东崛起等城市进入“快车道”,多重机遇叠加。一地,栖霞正在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新中心、新热点。

展望未来,栖霞区委提出,未来五年,要紧紧围绕“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的目标和愿景,把栖霞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区、国际创新高地、一体化发展模式”。、绿色幸福家园、法治文明样板”,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李辉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智慧。实力,鼓励全区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争先恐后,勇立潮头,谱写栖霞高质量发展时代的美好篇章。

行业攀登新高度,打造“最强增长极”

一年中的好秋,霜染枫叶,江河落叶。

“十四五”开局之年,栖霞的热情不减,风头正劲。二季度在全市招商引资竞赛中获得“目标任务进展奖”,三季度获得“重大项目推进奖”。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栖霞的发展又快又稳,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栖霞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雄厚。全年看,栖霞板块省市重点项目147个,总投资2445亿元,年计划投资394亿元。这些项目一个一个,是栖霞稳步成长、再次攀登的“压舱石”和“动力源”。

产城融合_产与城融合发展_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回顾“十三五”规划,栖霞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基数快速增长,地区GDP年均增长7.3%,超过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不足100亿元增加到近150亿元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新完成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0个,“四强”数量增长近70%。看高质量发展质量,一个指标亮眼,建设用地亩均GDP增长54%。

作为全市实体经济的“硬核”,栖霞区在巩固和扩大先进制造业优势方面没有杂念。规模以上产业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LG和博世的“连锁主力”不断扩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省龙头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上升两位,位居第九。

不需要鞭挞马蹄的发展趋势背后,是栖霞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不断坚定的决心——必须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命脉,是“一把手”的“重中之重”。聚焦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等,栖霞区主要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对接,吸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

心无旁骛谋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一系列数据给出了最扎实的注脚:栖霞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各行政区前三名。每亩工业用地的税收几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

踏入“十四五”规划,栖霞区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区,迈上现代经济发展新高度,坚定不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巩固“三产”。“兴兴”的发展趋势将实现工业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转变。聚焦先进制造业,做强新电子信息、新医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优化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拓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汽车 ,

争夺新赛道,数百人争夺第一名;长远看,善于谋划者胜,有远见者富。栖霞区提出要作为南京市科技创新主战场和国家和省创新驱动示范区。远大目标的背后,是“十三五”期间能量的坚实积累。片区多方投资建设科技园区16个,科技载体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创新发展格局。放眼全区,新成立研发机构60家,孵化引进企业1300多家,

一支以上市科技公司为龙头,以独角兽和瞪羚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集群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军”正在崛起。栖霞区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进入全市前三名。

产城融合_产城融合发展规划_产与城融合发展

城市第二次飞跃,绘“最美新栖霞”

11月10日,南京首条“跨城地铁”宁州城际正式模拟试运营。通车后,镇江句容站至栖霞区马群站最快运行时间仅需35分钟。

10月25日,宁阳城际线环评公布,该线路连接栖霞区扬州西站和仙林湖站,最快运行时间为34分钟。

从交通格局来看,栖霞是南京东进的“桥头堡”。从区域布局看,栖霞是宁、镇、扬一体化的地理中心。“十三五”期间,南京启动紫东崛起战略,城乡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栖霞再次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风口浪尖。

20年来,栖霞实现了从麦堰、马群地区到仙林新城区的“第一次跨越”。如今,栖霞城市建设跨越绕道,向栖霞山、西岗、龙潭方向发展,开启了仙林新城区向紫东核心区的“第二次跨越”。

不愧“热土”之称,“十三五”期间,栖霞区是全市城建投资力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栖霞区交通骨架全面打通,建设4条轨道交通、4条过江通道、4条主干道、地铁4号线、溥仪高速(西段)夹江大桥、312国道(环越高速) ——仙阴北路)快速改造干线、312国道、346国道(龙潭港—饶越高速)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城市快速路里程由50.6公里增加到87.4 公里。

大局中有很多东西。在这一轮快速的城市扩张中,栖霞区在整顿体制下拆迁了16个社区(村),搬迁面积超过520万平方米,为新一轮城市和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同时,该区提炼优质功能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导,形成多元支撑、智慧增长的城乡发展格局。

产城融合发展规划_产与城融合发展_产城融合

纵观全球建设棋盘,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和发展个性。仙林新区要立足于宁、镇、阳融合的更高起点,清晰勾勒出国际化的现代城市风貌;紫东核心区栖霞区要高标准建设“数字城市”框架,生动展现紫东崛起的窗口。图片; 燕子矶新城要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功能品质,打造主城北部新中心;栖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要把标志性景观建设与吸引重大文化旅游和功能项目相结合,打造生态人文遗产。的传家宝。新港片区要用创新和品质点亮城市,成为产城融合的一面旗帜;新窑新城、麦盐新城、马群片区要精心雕琢城市细节,努力成为宜居产业新典范;龙潭工业新城紧扣海港枢纽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城市东扩积蓄能量;八卦洲片区要抓住过江通道建成带来的重大机遇,打造一个能留住乡愁的休闲岛。龙潭工业新城紧扣海港枢纽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城市东扩积蓄能量;八卦洲片区要抓住过江通道建成带来的重大机遇,打造一个能留住乡愁的休闲岛。龙潭工业新城紧扣海港枢纽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城市东扩积蓄能量;八卦洲片区要抓住过江通道建成带来的重大机遇,打造一个能留住乡愁的休闲岛。

城市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资金流。从以前的郊区路口到今天的东部新中心。产城融合激发新动能,旺盛的消费正在打造投资强劲的发展双引擎。

栖霞区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打造都市圈消费中心,抓住区域人口增长和提质的窗口期,率先形成辐射和消费市场。促进。消费中心城市。

全面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之路

从五马渡码头登上“长江传奇”号游轮,沿途风光如画卷;登上栖霞山,红叶为帘,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窗外看最美的城市天际线。...

栖霞“好看”的背后,是该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栖霞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重修山河的精神,齐心协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大力整治长江岸线,拆除取缔沿江造船厂10家;全面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成为全市第一个基本消除全区劣质水体的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超过300天,5年增加超过70天;加强“退役”土地管理,燕子矶地区被评为全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试点...

展望下一个五年,“最美新栖霞”的蓝图正在具体而细微的行动中落地。该区提出,未来五年,要以美丽栖霞建设为总体规划,污染减排和降耗协同推进,努力营造天空洁净的良好生态。蓝地、青山、碧水,努力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高质量打造牧岩风情区城市客厅,积极推进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南京“一江两岸”最美窗口。

产城融合_产城融合发展规划_产与城融合发展

10月20日,位于栖霞区仙林大道的江苏省中医院紫东分院门诊试营业,急诊科和住院科也将投入使用。宁镇阳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就医就诊将更加便利。对于栖霞区的居民来说,上名校、上门看名医已成为“家常便饭”。

五年来,栖霞区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和完善,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5所,全市数量最多,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万多个;>9%提高到80.9%,创造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三级医院由2家增至6家,被评为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十佳区县;建成君怡东方等一批养老中心,养老综合评价连续四年领先全市。

从过去“一切都进城”的资源洼地,到远近的生活配套高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政府继续为人民投资。五年来,栖霞区继续将8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还有创新举措改革解决问题,与名校合作组建“七大教育共同体”,提高办学质量。

一系列开创性的“栖霞经验”不仅造福了当地民众,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栖霞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中国样本,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创建了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栖霞列为全国唯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

“十四五”期间,栖霞将成为改善民生质量的典范。栖霞区委提出,要着力解决民生不平衡不足问题,积极探索和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体现在高质量生活上。

具体而言,将建设5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努力打造全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快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深化健康栖霞建设,以推进“校政合作”为抓手。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农村和基层,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医院全面升级;坚持医养结合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加强住房安置工作,

一组数字说明了栖霞的“热度”。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区常住人口达到98.78万,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50%以上,是净收入最大的主城区城市人口的流入。

产城融合_产与城融合发展_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当前,城市发展新逻辑已达成共识:环境吸引人才、人才聚集产业、产业兴城。有凤凰可住,满天都是云。“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数字栖霞见证五年辉煌

区域GDP年均增长7.3%,超过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亿元,是前五年的5倍1.。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上升两位,位居第九。

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服务业占GDP比重从31.7%上升到4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建成保障性住房面积800万平方米,5万户搬入新居;常住人口达到98.78万,是全市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主城区;改造棚户区56个,改造老旧小区118个。10000平方米,全面完成危房登记管理。

平均每天新增58个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4万个。

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贡献率居全市第二。

国际化水平显着提高。仙河社区成为全市首批国际化社区产城融合,外来人口规模居全市第一。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