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深圳:打造闭环城市公交电动化产业链
经济参考报 2022-03-18 08:26
记者尹鹏
在深圳,人们亲切地将公园穿梭巴士称为“小黄鱼”,将双层观光巴士幽默地称为“红胖子”,将穿梭街头的巡航出租车按车型和颜色称为“深圳”。蓝”。今天,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纯电动公交已成为深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名片:城市低碳生活的代表
今年春节期间,“小黄鱼”大放异彩。深圳公交集团已开通8辆“小黄鱼”公园班车试运行。服务时间为上午 9:00 至下午 6:00。为市民游览深圳湾公园、盐田海滨度假公园等景区提供社区至景区、景区至商圈的公交接驳服务,缓解景区停车难。
“小黄鱼”的“真名”是比亚迪全新一代B7纯电动客车。这辆看似“小”的公交车长近7米。“黄鱼”虽小,五脏俱全。全车有12个座位,包括一个带安全带的儿童专用座位。作为公交车,“小黄鱼”加入了盲点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独立空气悬架、USB充电口等黑科技和舒适配置。
深圳客车和邮轮的电动化主要依靠比亚迪纯电动系列车型。2009年,深圳开始纯电动汽车的推广;2010年,逐步推出纯电动巡航出租车;2015年,实施纯电动物流车;2016年,建立新能源物流车监控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我市实现公交车电气化;2018年,邮轮出租车全面电动化;2019年,4300辆纯电动自卸车投产...
从K9到“红胖子”、“小黄鱼”、“深圳蓝”,深圳公共交通电气化已持续十余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游轮出租车、环卫车和拖拉机。电动重卡规模化、商业化推广。
比亚迪商用车品牌公关经理肖美娟表示,比亚迪商用车已经形成了集产品规划、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线涵盖6米至27米全系列纯电动客车,2.5吨至32吨纯电动载重货车涉及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公交等众多应用领域物流、卫生、港口、机场和矿山。
新基建:公交电气化形成闭环产业链
城市公共交通的电气化和脱碳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圳实现了纯电动乘用车制造、换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废旧电池回收等链条的闭环。
今年1月,深圳首个近零排放公交车站投入试运营。深圳公交四路中山公园精品公交站利用光伏发电基本可以满足用电需求。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约14.81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7吨。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寿命约为25年。这是深圳公交行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一次探索。
为解决新能源公交车停车充电难问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的首批智能立体钢结构新能源公交车车库试点项目为南山中心区智能公交车车库和南山科技园的公交车。图书馆于今年3月投入试运行。目前已安排两条公交线路试运行,将视试运行情况逐步增加公交线路数量。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交通全电动化的城市,深圳首批投入市场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已逐步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2020年,深圳公交集团将启动首批新能源客车及其车载动力电池的退役工作。与电池所有者深圳客车集团、中国普天集团合作,积极落实动力电池回收责任,对首批200余台报废的客车动力电池进行标准化回收处置,共回收退役电池700余吨。
“十三五”以来,深圳基本建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共交通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据最新统计,深圳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的62.6%,深圳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共享率达到77.42%,居全国前列。各种指标。
2021年9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公交电气化经验——深圳公交集团》报告英文版。报告显示,全面电气化以来,深圳公交集团平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减少油类废水21.79万升,节约标准煤和燃料油15万吨。 @1.6 亿升。建成公交充电站112座,充电桩1888个;建设出租车充电站12个,充电桩1052个。
新目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比重
目前,新能源汽车占深圳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超过10%。在现有基础上,深圳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深圳提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在全市新登记车辆(不包括更换和更新)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公私网快充桩4.约3万个,基础网慢充桩约79万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新能源汽车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运行稳定、智能新能源汽车安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
其中,深圳将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比重:一是巩固公交车、巡航出租车全电动化,在使用寿命到期后100%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工程建设、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公共领域将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尽快实现网约车、轻型物流车、环卫车全电动化. 到2025年,新能源网约车保有量达到5.5万辆,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达到11.3万辆,新能源环卫、自卸车保有量达到 0.80,000 ,
同时,深圳也在大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大用地和供电保障,推动灵活充电等智能充电新技术的应用,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进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现有设施提质增效。
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圳正在加快完善公交、物流、环卫、自卸车运营、停车、收费一体化保障体系,构建可持续的车辆运营模式;公共领域,城市平均充电服务半径0.9公里智能立体车库,城际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 实施公共交通领域新增充电设施用地预留空间、租赁、物流、环卫、工程等领域依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