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多年前,这里曾是仓库、卡车、堆场、搅拌站的“工业锈带”。如今,它已经转变为企业、地区、市民共享的“城市秀带”,不仅有集装箱建筑的炫彩色彩。新生,3D打印技术的无限延伸,艺术与科技的双引擎融合……
位于宝山区的“智慧湾科技园”,其产业转型过程可视为老工业区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缩影,为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借鉴。的城市更新。
产业存量用地转型升级打造宝山新地标
“智慧湾科技园”位于宝山区汶川路6号,总面积约269亩。目前已成为上海独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业园区。
“智慧湾”的前身是仓库地(业内常称为“三毛仓库”),曾是上海纺织业的骄傲,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行业的转型,这片“锈区”逐渐变得冷清,演变成集装箱堆场和混凝土搅拌站。每天都有卡车进出,周边道路泥泞,噪音和扬尘污染严重。无数的投诉。
2010年,三毛仓库的转型方向被定为线上购物生活广场,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当时大有可为。不幸的是,当项目改造过半时,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170多家日本公司原打算入驻,取消了合作。工业园区因招商难等问题恢复了老业态。一时间,仓库里又堆满了集装箱和钢材。
2015年,时任区副区长夏宇帮助引进了上海科方投资,这是一家在上海投资建设16个园区的品牌企业。同年,科方投资成立,承接园区转型升级,并命名为智慧湾科技园。历经数期转型升级,项目于2016年9月正式开业。经过5年多的发展,智慧湾已形成集公园、社区、教育区等为一体的24小时活力区,入驻企业450余家随着园区近年来的不断成熟发展,目前园区的产值税正逐年翻番。
留住城市记忆,将废弃集装箱变身网红“盒子空间”
项目初期,公司里没有人同意,认为挑战很大。”陈健董事长特地前来调查,看到的是一片杂草丛生、沙石杂草丛生的荒地,有大型集装箱被机械吊着拖着走来走去,一片嘈杂,没有路灯。又没有商业区,看不到几个人,就算你要招公司,一听到是宝山三毛仓库,就抢着挂了。”
因此,不同于中心城市的天然地理优势,智慧湾改造的第一步是从周边环境入手智慧园区上海,而这种改造甚至延伸到了地铁站的出入口。“1号线呼兰路站4号出口到园区的步行道经过全面改造和美化,包括墙上的创意涂鸦、入园道路的整修、路灯的安装、安检等。 “另外,地铁下面还有篮球场,我们也在做体育场和足球场的运维。” 园区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思路是考虑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
此外,由于工业遗迹,园区内还保留了大量集装箱。内部改造方面,智慧湾选择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包括主办公楼、原集装箱堆场区、仓库区和码头区等。“大家对宝山的最初印象是码头集装箱,所以我们在改造城市的时候,想保留宝山原有的风貌和记忆,然后完善它的功能。所以当时我们尝试了部分集装箱办公室。改造时,将现有的许多集装箱堆成两层,然后挖出门窗,打开内部,涂上新油漆。” 没想到,这些工业风由蓝、绿、绿四种不同颜色组成,
如今,色彩缤纷的集装箱办公室已成为园区的一大特色。部分集装箱通过走廊相连,楼上的露台也可供入驻企业的员工种花种菜。园区内不少企业觉得集装箱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内外通透,内部没有立柱特色,也提高了整体空间利用率。如今,各种颜色的堆砌集装箱散落一地,成为吴淞江沿岸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2020年9月,星巴克也将目光投向了“颠覆性转型”的集装箱,在智慧湾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集装箱店。打卡目的地也为园区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聚焦新技术产业,打造3D打印产业生态圈
在园区规划方面,智慧湾结合政府定位和自身优势,紧紧围绕新技术布局产业,重点关注3D打印、智能制造、VR/AR、人工智能等领域。
为打造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智慧园区,智慧湾投资建设了国内首家以3D打印为主题的博物馆,这在园区开发领域也是罕见的。
“我们先走访了很多3D打印企业,发现这些企业都会设立3D打印展厅,深入了解后得知,当时3D打印技术还没有广泛普及,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前期跟客户沟通,是什么东西?3D打印。” 智慧湾将原有的仓储用地打造成“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专业服务,希望能吸引智能制造行业和行业的骨干企业和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园区,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如今,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3D打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园区的特色标志之一。馆内展出了近千件3D打印作品,包括形似月亮和莲花座的金属艺术品,以及由尼龙制成的超现代咖啡桌和灯具,几乎涵盖了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所有创新设计和应用。结果。博物馆5楼,还有一款3D打印咖啡,有科技感体验。只需将照片发送到 3D 打印咖啡拿铁机,用自己的头像生成一杯咖啡用不了多久。
除了3D打印博物馆,还有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混凝土人行天桥、清华大学数字建筑中心设计的上海第一座3D打印智能书屋等。走在公园里,还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各种形状的 3D 打印躺椅、花瓶和小饰品。这些是园区内3D打印公司的作品。此外,园区还建设了VR-AR体验馆、数字智能制造车间、MIT微组装实验室等科普场馆。
目前,园区内聚集了大量科技型企业,彻底激发了区域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动力。自园区开园以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智慧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聚合,园区实现了产业能级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与科技双引擎融合是智慧湾发展新动力
除了“科技高地”,智慧湾的目标也是“文化聚集地”。园区希望通过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结合与相互渗透,促进科技与文艺的融合与发展。
例如,全市第一家以著名戏剧艺术家命名的专业剧院——智慧湾艺术中心(艺虹剧院)就建在智慧湾。剧院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首家以现代高科技诠释传统京剧文化的现代剧场。其舞台设计几乎全部以最新科技手段呈现,传统与现代、戏剧与科技相结合。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的“艺术空间之桥”,巨大的竹编艺术装置为建筑空间增添了自然气息,工业风格浓厚,由集装箱组成,是书店、展厅、艺术作品。美术室。您可以找到王怀庆、苏小白、金玉成、冷冰川、村上隆等中外艺术家的限量版画,以及“本土创造”、“洋舍”等设计品牌的联名产品。
此外,园区还特意引进了从事文化创作和艺术创作的创意企业和团队,为园区增添了“文艺新风”。智慧湾文创角汇聚了施一鸿、宋思恒、曹鹏、夏小草、黄梦拉、罗伟等近30位著名艺术家。“每年落户智慧湾的著名艺术家都会在智慧湾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活动。
每年,智慧湾都会举办近百场不同类型的活动,吸引超过30万人参加,其中包括连续两届举办的“智慧湾夜生活节”、世界机器人大赛、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室内跨界赛等年。上海国际3D打印嘉年华等 今年3月起,宝山区文化中心将在园区开展市民夜校活动,这些活动将辐射到园区企业和周边社区居民。"
经过5年多的发展,智慧湾现已形成上海最大、最集中的集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创意设计集群。它也是一个24小时全面开放的新型工业园区。未来,智慧湾仍将专注于科技与文创企业的更好融合。“明年,我们想在园区设立元界创新中心,让园区内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够与文化企业融合渗透,以科技赋能传统,或者开发一些新兴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