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为什么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

发表时间:2022-04-15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制造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作为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园区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态,也是我国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落脚点产业格局和实施“

什么是“碳峰化、碳中和”?

碳峰值是指碳排放达到峰值,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逐渐减少。碳峰化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一个平稳期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一个稳定的下降阶段。

碳中和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和人类活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碳中和机制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生物能源、造林/再造林等技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碳达峰的时间和高度将直接影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易程度。

为什么园区是实施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园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探索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园区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和节能减碳的主战场。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100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1.3万亿元,占比30.8%。但是,工业部门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2020年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总量79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9%),能源消耗总量32亿吨标准煤(占65. 国家总能源消耗的 5%),因此,加强工业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聚集区,为工业企业提供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区域产业集约发展和资源集聚的重要平台。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各类工业园区2万多个,园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增速超过30%。同时,工业园区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69%,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1%。所以,

产业园区是培育绿色创新产业集群的核心抓手。园区是产业要素精准对接、高效配置的重要平台,是产业集群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园区绿色低碳产业和资源集聚优势,共建共享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绿色低碳公共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共享等综合绿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转,助力园区优化绿色产业链协同布局,促进园区产业流通环节,促进区域能源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同时,通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服务新模式和园区管理理念应用,促进绿色低碳产业、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的集聚,助力园区企业实现节能减碳模式创新和高效运营,从而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工业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目前,园区是全市碳排放最集中的空间。虽然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均占很大比例,但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产业产能结构优化。目前,部分园区未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存在产业共生发展不畅、产业延伸不足、环节不足、产业链低碳发展水平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问题。 .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尚未形成。二是园区能源管理水平。部分园区缺乏能源结构、产品技术、加工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园区内能源监测、数据分析、优化处理、统一调度等管理流程智能化程度较低。三是园区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园区资源配置结构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低,在园区微电网和园区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缺乏前瞻性布局。园区统一调度,智能化程度较低。三是园区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园区资源配置结构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低,在园区微电网和园区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缺乏前瞻性布局。园区统一调度,智能化程度较低。三是园区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园区资源配置结构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低,在园区微电网和园区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缺乏前瞻性布局。

针对上述问题,园区可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节能减碳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加速产业领域低碳工艺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减污减碳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以更加精细化、更有活力的方式推动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推动工业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能为“双碳”园区建设带来哪些价值?

工业互联网是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制造与服务体系为实现产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基础互联网建设,以平台为中心,以数据为要素,以安全为保障。它不仅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产业链。

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广泛拓展至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持续显现,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工业互联网在提升园区企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显着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通过赋能产品碳足迹、园区能源综合调控、园区“双碳”智能管理等新模式建设,推动园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和产业绿色发展实现园区产品供给绿色转型、园区企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绿色生态系统建设等发展需求。

助力园区能源结构优化、绿色升级、精细化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碳排放等数据的计量、核算准确性和可靠性,持续推动生产过程和流程的绿色化、数字化升级,为园区能源全面推进系统优化和节能管理。功率增强。帮助园区实现绿色能源调度优化,推进园区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供电基于可再生能源,助力园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利用、优化管理、智能协同。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再生资源高价值循环利用新模式,推动建立再生资源供应链,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助力园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有效的资源分配。园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构建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同的绿色产业管理体系。加强园区内部、园区与外部机构之间的流通环节,促进资源有效协调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园区绿色结构转型、集群建设、协调发展。园区将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绿色产业链协同布局,促进园区各产业相互协同,完善产业结构转型,分析预警过剩产能,实现绿色集群园区产业发展。助力园区产业流通环节,形成供需互通、互联互通的新型产业链。推进园区协同减碳新模式建设,为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域配给提供能力支撑。

因此,工业互联网不仅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