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一代人的历史宿命-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居家养老,一代人的历史宿命

发表时间:2022-0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生的那一代人已经步入老年。作为黄土被埋在胸中的一代,他们普遍关心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年。有些人在乎,他们的尊严还活着。这是所有老人所希望的。

然而,这一代人普遍生活困难,尤其是独生子女的退休人员。养老资本只有国企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套福利房和微薄的养老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纵观我国养老市场,审视各种养老方式,有了这笔资金,只能在家养老。

1、中国最大的国情: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3%,达到2.4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外,据《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预测,2021年至2035年的15年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最快,问题人口老龄化将爆发。在此期间,老年人口将迎来第二次增长高峰,年均净增长约1200万,2035年将达到4.18亿,占比28.7% . 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20年的约2900万增加到6000万,占老年人口的4.1%。

此外,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全国平均家庭人口约为3.02人。计划生育家庭约3亿。大量出现独居、空巢、单亲、流动、留守家庭,空巢、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9%。流动家庭比例接近20%,农村留守老人接近1/4。代际“同城异屋”很常见。

显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 2021年开始,随着“新老人”群体(50/60出生人口,即: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群体)逐步进入中高龄阶段,传统家庭已无法承受养老服务需求,且必然转向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与庞大的老年人群养老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传统养老模式的崩溃

“育儿防老”不仅是老百姓的家庭传承理念,也是中国人口历史繁衍的传统规律。自19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控制了人口增长,同时改变了“育儿防老”的传统人口繁衍历史。直接的后果就是年轻人少,老人多。 “421”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使得独生子女无法承担家庭养老的社会责任。虽然国家今年放弃了独生子女政策,鼓励生育,但终究无法解渴。在孩子无法依靠、社会养老服务匮乏的情况下,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让很多老人仍然坚持要靠孩子养老。大部分孩子生活压力大,不能赡养老人,家庭矛盾突出,甚至导致老人被遗弃的现象,社会公德逐渐衰落。

──过去长期宣传的“独生子女好,国家养老”的计划生育理念,让很多老年人靠国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高昂的价格、高门槛、儿童无法依赖养老机构,使得大部分低收入老人和很多患者失去了对养老的支持,引发焦虑和抑郁,对未来无所适从,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近年来,呼吁老年人立法“安乐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业的高流动性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心化,导致大量老年人独居、空巢、留守、迷路。帮助、生病、意外死亡等危险情况。

显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养老问题,还有民生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渐行渐远,不会回头。新的养老模式尚未形成。为养老、养老、享老,老年人呼唤新的养老方式,养老制度改革进程中。在阵痛中。

3、养老产业化是一条窄路,解决不了大部分人的养老问题

“13-15年,养老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成为中国超10万亿的新超级产业。”这是吴晓波《中国社会养老状况》的结论,收录在百度。中国老龄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军武预测,到老龄化高峰期,中国老龄产业潜力将普遍超过100万亿。这些是官方养老金产业化政策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发展。国家鼓励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业。这些政策意在引导资本投资方向,推动我国养老管理方式转型,逐步从养老业务向养老产业转移,激发有效需求,以市场化方式缓解老龄化危机。

养老政策的变化和政府补贴的逐步减少,促使各地养老机构从非营利机构转向市场化的高端养老产业服务。养老产业化的定位刺激了资本对养老产业的投资预期,“银发经济”、“养老地产”、“养老小镇”等投资理念充斥着养老市场。房地产概念从学区房转向养老房,养老房规模迅速扩大。也有部分酒店、饭店转为提供养老服务,但管理方式仍是酒店一键交易。结果无非就是砸资产,然后花钱。

在一些地区,养老院的价格在三年内上涨了 40%,导致数千人排队等候 100 年的公共低成本护理床位。在一些地区,甚至有人利用养老产业非法集资,骗取老年人的积蓄,以牟取暴利而走。

“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家和个人提供的养老金不足是一个现实。 90%的老年人依靠退休金,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只有3000元左右。为拓宽养老资金来源,国家批准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完善政策性贷款等配套金融服务,多元化养老支付方式。特别是“住房养老”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意在变现老年人的存量资产,弥补个人养老金的不足。但是,“以房换老”的资产并不是老人一个人的,背后是全家人的,存在法律风险。金融服务本质上是资本运作。它们可能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救命稻草,但它们并不是老年人继续生活的最终支撑。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试图从老人身上刮油刮水的养老产业化,既是资本的坑,也是老人的坟墓。 2013年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元年。但近五年来,不少企业进入养老行业,有的徘徊不前,有的退出。

显然,试图以养老产业取代房地产行业的养老产业化,是资本与高端老年人的连接,而不是低收入老年人的宫殿。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这只是海市蜃楼。随着福利养老资源的枯竭,90%的老年人只能宅在家里,这是不可抗拒的现实。

4、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与发展

今年人民日报文章《今天我们如何养老》指出,我国老年人口呈现“9073”或“9064”的格局,即90%的老人在家养老,7 % 或 6% 的老年人依赖社区护理,3% 或 4% 的老年人进入疗养院。

据北京晚报今年7月报道,以“朝阳产业夕阳就业”为题,按照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护理比例为1:3,仅针对老人的护理服务岗位。无法自理目前需要全国1300万人。目前居家养老平台,我国养老院护理人员不足30万人。还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将需要6800万专业护理人员。目前,照料老人的人仍然短缺。到2035年,3.7亿居家老人是否需要护理人员?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居家、社区、机构支持、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机构,规模适宜,覆盖城乡。系统。生活照料、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人。标准日托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城市所有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了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和场所。

在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密集出台各项引导性政策的形势下,近年来,各地积极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出台相应扶持措施。一批敢吃螃蟹的创业者应运而生。现实可行的模式很多,但可持续发展存在瓶颈。

首先,很多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由养老机构管理,收费高,服务粘性差。一些养老站依靠志愿者经营,一步一个脚印的短期行为让老人感到不安;二是社区养老站需要固定设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难以继续投入;三是社区养老站的餐饮服务,部分业主抗议扰乱居民,业主拒绝老年人集体活动,拒绝医疗机构进入社区;第四,在一些地区,社区养老站只是作秀,以棋牌室为主,服务流于形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残疾老人的最后一公里养老服务。

因此,没有适合亿万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普惠样本可以广泛推广,也没有可持续的模式。创新的居家护理需要新的探索。

5、要创新居家养老在线互动平台

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推进居家养老“互联网+”服务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家养老服务平台。根据相关资料,存在以下问题:

——狭义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先天不足,服务范围狭窄,无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只能从事简单的信息发布。大多数小平台资金能力薄弱,缺乏必要的“造血”功能,难以继续运营。

——急功近利。很多平台打着养老服务的旗号从事电子商务,主要是为了推广养老产品、保健品、旅游产品、文化娱乐产品等,没有居家的基本条件和实质性内容。以养老服务为主。 - 互动不良。软件模块封闭,无法互联、共享信息,无法与现有的护理、医疗、保健服务等信息资源对接。

——实用性差。脱离线下服务,真正能下沉到服务器端的寥寥无几,而老人最需要的是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慢病预防、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心灵慰藉等智能产品创新不足,功能有限。

——缺乏普遍性。重视居家养老的重点城市和地区投入更多,可以搭建有效平台。但是,一些缺乏养老服务资源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居家养老平台的建设。

虽然有很多不足,居家养老市场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有利于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科技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和新兴新技术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无限可能。万维网和微软的以及将人类带入虚拟网络,实现了各种信息的空间与空间的交互;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创造了人与物的自由互动;腾讯的QQ和微信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及时互动。相互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人与自然的智能互动。

做好数亿人的居家养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家”为核心,整合一切可用的社会公共资源,构建全维度、全覆盖互动功能的远程互动平台,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这一代人经历了艰难时期,十年文革,上山下乡,独生子女时代,下岗买断,个体经营,互联网时代。 ,我希望这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可以相信,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小,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世界的时代必将到来。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