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前言: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粤办函[2019]108号)文件要求,规范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我省灯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推动下,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铁塔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加入了城市规划、工程等16家相关单位建设维护、科研单位、灯杆生产企业参与“智慧灯杆”。技术规范汇编。
该规范是我国智慧灯杆领域首个省级标准,填补了广东省智慧灯杆建设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空白。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
技术规格概述
规范共分八大内容: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规划、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运行维护、新改扩建等区域路灯及相关灯杆建设道路、广场、景区、公园、停车场。适用。
规范很明确。智慧灯杆作为综合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治,应注意以下三点:
1.链接各行业应用,建立覆盖广、功能齐全的信息感知网络;
2. 充分考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3.协调全网杆、机房、输电管线、电力管线和运营管理平台。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
智慧灯杆系统架构
智慧灯杆面向整个智慧杆系统网络园区智慧灯杆,即由智慧杆、机房、供电、传输等“四要素”组成的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市政道路上的杆体、综合机箱、综合机房、供电系统、接入光缆及配套管线等信息基础设施,满足智慧城市照明、5G通信、安防监控、便民设施等各类应用的建设和维护管理需求用于设备安装、供电、传输接入等。智慧灯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智慧灯杆系统示意图
智慧灯杆系统网络引入了“服务块”划分的概念。“服务块”是智慧灯杆系统网络的基本单元。“服务街区”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市政道路分布等因素进行划分。根据收集到的智能灯杆使用需求和现有资源,制定规划方案,在每个“服务区块”关键节点的智能灯杆上设置智能网关。
二
智慧灯杆系统规划
智慧灯杆系统规划应按以下要求和步骤进行:
1、同步规划:智慧灯杆专项规划与管道、供电、输电、机房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同步编制,科学指导智慧灯杆建设。
2、需求采集:采集城市管理、公安、自然资源、交通、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应急管理等相关要求;收集电信运营、广播电视、物联网等领域的无线通信需求;根据征集结果,编制《智慧灯杆需求汇总表》。
3、现状调查:对现有智能灯杆的陈旧度、灯杆高度、灯杆强度、灯杆稳定性等灯杆及其配套设施状况进行调查、配套管线、供配电、通讯线路。
4、需求匹配:匹配既有路杆改造、新建市政道路的需求。根据收集的电杆信息和安装要求,确定可用电杆资源和新建规模。有施工要求。
5、滚动规划:以服务区块为基本单元,开展智慧灯杆专项规划的编制,按照3-5年的规划周期,根据征集业务进行滚动修订需求,明确智慧灯杆系统总体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场地布局规划等主要内容。
三
智能灯杆系统设计
智慧灯杆系统设计包括杆体、安装设备、综合机房/机箱、供配电系统、输电管线、防雷接地、漏电保护、运行管理平台、信息安全、智能化等相关内容。网关。同时,杆体上应预留可实现网络和电源开关功能的热插拔模块,为公众创新成果接入户外智慧灯杆提供环境和孵化平台;
系统功能应具备智能照明、视频监控、无线网络覆盖、交通管理、信息发布、信息交互、环境传感器监控、车辆充电等两种或多种功能组合;
其中,智能网关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业务信息聚合和信息监控,具有智能灯杆监控和传输两种功能。
监控功能包括对灯杆倾斜、供电运行、现场环境、故障报警等状态的实时监控;
传输功能实现智能灯杆上的路灯、温湿度、物联网基站等传感设备的数据传输,并通过智能灯杆上的物联网基站无线连接和管理周边相关的智能灯杆。灯杆信息采集、信息录入、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管控。未来,每根智能灯杆都将具备有线宽带网络接入功能,形成“家庭宽带网络”,不是人而是除裸光纤接入外的所有挂载设备。
智能网关通过光缆与综合机房的汇聚路由器相连。通过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推动智能灯杆由单杆管理向网络化、系统化管理转变,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共治。. 智能灯杆智能网关组网图如图2所示:
图2:智能网关组网示意图
四
智能灯杆建设
智能灯杆的施工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规程与要求》GA/T 75、《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 50252、《移动通信》 《工程钢塔桅杆结构》验收规范《YD/T 5132、》《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作业规范》YD 5201、《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9等相关要求施工。
智慧灯杆建设应包括对材料和设备的现场检查。综合机房、管道井、电杆及基础、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网络架设等相关要求,还应符合相关行业施工安全法规和要求。施工要求。
其中,极体中强弱电线路应独立且互不干扰,安装设备应满足极体负载设计要求和用电安全要求,外露金属外壳杆体及部件、设备外壳、配电和控制箱应进行保护接地,要求杆、悬臂、底座等外露金属部件与接地装置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智能灯杆系统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
五
智能灯杆检测验收
智慧灯杆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查。智能灯杆系统的检测应在系统调试完成并试运行合格后进行,系统试运行应连续24小时进行。智慧灯杆系统验收应在各子系统验收合格后进行,系统验收及试运行通过后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智慧灯杆的验收包括灯杆本体、综合机房、供配电系统、安装设备、照明系统、运营管理平台等相关内容。根据以上相关内容的验收,形成项目研究资格报告;同时,智能灯杆的检验应符合项目竣工的相关规定。
六
智慧灯杆运维
智能灯杆的运行维护应符合智能灯杆运行管理手册的要求,同时符合国家和地方对智能灯杆运行维护的规定。运维对象分为公用部分和挂载设备部分。建立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组织架构、管理职责、故障处理程序、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等。
智慧灯杆的运维,要依托智慧灯杆的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其日常功能的运维。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机房、灯杆体及配套设施,明确运营商及各安装应用行业的运维责任,遵循智慧灯杆相关运维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智慧灯杆运营管理平台,将各个挂载设备的子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实现业务汇聚与分发、远程集中管理、控制、运营监控、数据分析、查询、定位等。运营管理平台应综合考虑预留与各类应用业务系统和政务系统(如应急系统)的对接接口。平台还应包括软件系统的运维,同时满足相关软/硬件信息安全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