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在繁忙的工业园区,新产品、新项目以武汉的速度遍地开花;
路边的公园广场上,随处可见企业家火辣辣的身影、稳健的脚步和爽朗的笑声;
火爆的工地、医院、学校、道路都在加紧建设,未来一野的地方会更宜居。
这里是武汉南部,中国车谷。
中国汽车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荒芜的农田到武汉南部的工业新城产城融合,今年开工建设30年。
如何开始下一个 30 年?
把握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回答:“随着产城融合,园区将转型为城区,发展成为宜居的现代化新城”适合商务。”
江汉大学
建凯万达
“借东风定军山”,如今,武汉经开区以“重建经开新区”的勇气和魄力,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启动经开区军山新城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中国车谷正以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坚定前行。
借东风:“车谷”带动“三都”齐头并进
“我的‘智能汽车’每天都能开在‘智慧之路’上,真是太棒了。”说到自动驾驶,武汉经济开发区金玉兰湾社区居民李友华兴奋不已。
因为这个区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开放式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这位60多岁的“老司机”在安装了辅助驾驶设备后,每次上路都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他的车。 .
如果您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手机上打开“东风领航”APP,选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接送站。还可以预约免费搭车,体验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魅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汽车而建,以汽车为根,从“一车”到“一座城”,汽车产业已成长为武汉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作为总部设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型国有企业,东风的“科技飞跃”如今硕果累累。旗下蓝途汽车已在园区实现量产,填补了湖北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空白。
今年,被誉为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的IGBT功率半导体模块投产,投资100亿的东风云峰项目启动,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能源汽车;高端跑车品牌莲花加速投产,小鹏汽车、中航锂电等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涌入。
一个制作支持,多个制作齐头并进。京东科技(武汉)创新中心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不仅带动了“京东型”消费服务品牌的进入,也让居民融入了更多的新消费生态系统。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汽车、家电制造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大产业是支柱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汽车谷”、“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定军山:产城融合示范区火热推进
大江东行,蜿蜒千里。流经武汉,由湘口至颛口,绵延72公里,形成一个大弯,将将军山新城环抱在怀中。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是经济开发区和君山新城的重要发展方向。
11月19日,吉木新闻记者来到了到处都是火爆建设场景的京开新区君山新城。
这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武汉莲花科技全球总部园区、莲花汽车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座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
塘湖文化宫
武汉数字产业新地标“春笋”综合楼已经建成。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此,各产业园区之间的配套住宅楼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该片区已基本形成长江总部经济区、川江池城市功能与科技创新区、大军山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区、龙岭山国际文化旅游区四大核心发展区。
产城融合,交通是纽带。在今天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除了楼宇众多,交通四通八达。
贯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连接汉阳和汉南的地铁16号线将于年底通车。五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东风大道二期、四环高架桥、地铁3号线、6号线、16号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改进。
在京开新区君山新城,地铁16号线周边,现代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相继落成。
同济国际康复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
武汉首个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同济国际康复中心正在建设中。吉木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5层高的应急中心大楼已经搭建完成,主体结构已封顶。
中心建成后,不仅具备康复功能,还将成为该地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未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呈现“北有协和亚新、南有同济康复、南有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的大型医疗机构布局,让社区居民就医就医。就近治疗。
在地铁16号线珠山路站旁的爱莎国际学校,工地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学校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18.23万平方米,总投资16.6亿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国际教育项目。预计2022年9月上市。正式开学。
武汉外国语学校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目前拥有长江国际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三牛中美中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所国际学校。发展外国学校。今年将增加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超过8000度。
绘制“地图”:加快建设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城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夜晚灯火通明
蓝图是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借东风定军山”的同时,也在描绘产城融合的“风景”。
11月19日上午,负责人齐英杰站在南太子湖畔的启迪新武汉科技园办公楼幕墙前。不远处,展示了在模拟的真实道路环境下,大型智能网联汽车人满为患。通讯场景。新一代汽车等产业聚集于此。每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这里忙碌着。此外,还有很多市民在这里体验和玩耍。
引进产业,也是为了留住和扩大产业。落地后如何让它们与城市更加融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只有产业、就业、消费等功能匹配融合,才能真正推动产城融合。
如今,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与市区深度融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的要求,统筹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促进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产城融合。 ,城乡一体化,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按照“功能齐全、城市独立”的原则,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加强教育、办院、塑造文化、保护生态为重点,全力补城市的功能。
协和医院西院
“一个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也是‘空城’;一个产业没有城市支撑,再高端也只能‘闲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四个“空间” 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8+3”产业园,常住人口52.10000 ,城镇化率86.34%,市场主体5.6万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现代化武汉产业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推进“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发展目标,建设更加生态、创新、融合、开放的世界车谷,实现产业功能与人口结构的匹配。
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从武汉之南向我们走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可获得报酬。 24 小时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