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川冠新闻记者李丹
我省老年人口已超过1700万,人口老龄化率超过2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围绕老年人最关心的养老问题,去年9月,我省牵头印发了《2020年四川省公共服务老龄化转型提升10项行动任务清单》,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88.9%的市县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全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60个智慧养老社区正在试点建设中,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年内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引入信息系统实现养老智能化技术
“我们去看看101房间里的李学文老人,一张床,他的心跳有点快。” 10月14日晚,在眉山市友谊护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找到了20多公里外的太和分公司。一名老人身体异常,立即通知医院工作人员去医院诊治。
通过在病床上安装监测设备,可以掌握该机构4个护理中心600多名老人的健康状况。眉山市结合公办、公私、民办养老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和信息化老龄化建设。
烂肉香菇、清蒸什锦蔬菜、番茄丸子汤……成都市成华区荣义豪林新安居社区康养中心长寿食堂,饭菜不仅实惠,而且美味。附近就餐的居民王爷爷说:“这里的食物品种丰富,味道不错,环境也很干净整洁。”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都市政府牵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建的首个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转变社区养老运营模式和服务质量。
“我们有自己的营养师和厨师团队,根据老人的需要,开发出符合老人口味的食谱,每天的菜单都会贴在墙上,供大家选择。” 康养中心负责人谢曦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长寿食堂不仅为居住的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而且将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为普通市民提供餐饮服务。“在为居家老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将社区食堂延伸至周边社区,不仅实现了社区资源的共享,还提高了食堂的利用率。”
为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去年以来,四川全面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试点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除专业护理、助餐、健康促进、文化娱乐教育等项目外,建立老年人服务信息平台,通过物联网等平台和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紧急救援、安全防护、
社区嵌入式让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家门口就有保健和康复,非常方便。” 15日上午,附近社区的几位老人来到德阳市景阳区孝感街道秦米社区时光居家生活馆,根据自己的需求,体验馆内各式各样的生活。适合老年人的智能类产品。时代居家生活馆根据智能卧室、老人食堂、洗浴区、考核区、康复理疗区等日常活动区域,打造不同的居家智能养老场景。
今年年初,为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安全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的需求,德阳首家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时代家居生活中心,在沁米社区综合体正式开业。自时光之家生活中心落成以来,沁米社区采取“一中心多点”的方式,以生活中心为中心,周边5个日托中心为站点,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养老服务圈,满足社区养老需求。.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养老服务中心东坡北一路88号,最多可设置70张床位。主要以居家养老服务和嵌入式社区养老为主,设有服务大厅、康复理疗区、生活区。、综合活动室、营养餐厅、阳光花园、保健中心、多功能厅等区域。“在没有养老综合体之前,我们总是担心来社区打听养老机构的老人。” 少城街工作人员易奎表示,现在他们会推荐老人来这里现场体验,“虽然综合体还在,在探索阶段,
除了提供日间护理、康复理疗等精细化服务外,老人膳食服务也是该综合体的一大亮点。临近午餐时间,不少老人来到养老综合体一楼的“悦来厨房”就餐。住在附近的84岁的石爷爷是这里的“常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点菜、取餐、入座。“我每天都来,家里不用做饭,就来这里吃饭,省事了。” 石爷爷说这里的饭菜味道适合老人家,而且价格也不贵。他向许多老朋友推荐了这个地方。
据了解社区服务平台,绍城街还将与养老综合体合作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对老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智能手机使用等。“重阳节,我们开展系列活动,让老人感受到温暖。” 养老综合体负责人表示,对老人的关爱不仅体现在身体方面,还体现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如何让老人在这里住得开心,住得舒服,是他们重要的考虑因素。
“围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力量不足、服务供给基础薄弱等问题,加强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社区养老有效供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因地制宜,着力推动老年人在家中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