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目前,中国至少有 8000 万个停车位。”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董事长兼CEO严亮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速较快,停车位差距仍在拉大。 .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我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约1:0. 5在中小城市。 1:1.3 与我国相比,我国停车位占比仍然偏低,停车设施建设仍有待完善。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释放出多个重磅信号。其中,“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提及。停产问题再次备受关注,智慧停车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车位拉大,利用率低
车位差距大的原因一方面是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5亿;城市规划中停车规划考虑不足。 “停车场一般都是开发商建的,没想到汽车数量增长这么快,所以没有特别考虑规划,导致停车位供应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我以后在城市里做。增量的时候发现空间已经不多了,中国城市的地下空间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严亮告诉记者,地下空间的优化利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地下空间停车位的建设周期较长。施工难度和成本也比较大,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在严亮看来,由于停车难,车位作为停车稀缺资源的价格正在进入更快的通道,未来10年至少会有300%的涨幅。
一方面停车缺口较大,另一方面现有停车场利用率不高,加剧了停车难问题。据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统计,京沪广深停车场车位空置率达到44.6%,而车位利用率超过90%全国城市空间占比不到 50%。
“中国没有独立的停车楼,停车场资源比较分散。因此,客户对停车资产管理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停车场的利用率较低。如果未来实现动态定价,停车场的周转量将会减少。率会大大提高。”颜亮告诉记者,解决停车难问题,一方面是优化存量资源,及时对接空间周转率和用户需求。通过智能停车;数量。
为了优化空间需求,立体停车场逐渐兴起。但据公开数据显示,如果一个立体停车场需要投资600万元,当使用率达到80%时,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投资1000万元,利用率低于50%,成本回收期甚至可能超过50年。 “立体车库将成为未来城市车位增量的主要形式,但目前停车场的周转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智能停车场,如果价差不大,立体车库将遇到一些挑战,立体车库比较适合刚需的固定、长期Store用户,以后最好根据流量来搭建。”颜亮告诉记者。
对于旧停车场改造,严亮认为,由于停车费价格上涨,升级停车场可以赚取毛利。此外,智能硬件设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低,商业停车场转型动力强劲。但小区老旧停车场涉及物业管理,居民需求难以调整。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改造难度大,很多停车资产管理公司都不愿意接手。
智能停车行业将爆发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停车资产存量超过2万亿元。但停车资源比较分散,需要不断整合,规范发挥。此外,停车行业周期长、回报率慢,现有停车收费标准难以支撑高额投资。此外,商业用地的审批程序和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等复杂因素,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社会资本。强大的停车场市场本身就是一块“金石”。过去几年,资本对智慧停车行业的投资热情更高。近年来,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资本在这一领域仍然非常活跃。阳光海天仅2017年完成融资逾15亿元。
2015年前后,中国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停车领域,智慧停车场不断普及。当时,大量资金涌入智慧停车行业。阳光海天于2014年开始涉足该领域,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其合作停车场实现了30%和35%的平均回车率和车位开工率。
目前,停车资产管理等智慧停车行业正在兴起,市场需求大。但是,一些不具备研发实力和售后服务能力的厂商,采取低价策略销售劣质产品,会给行业内的优质厂商。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行业竞争加剧。
“停车场本身的资源属性及其分散程度决定了建设标准、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参差不齐。但平台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相应的成本将越来越低。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严亮认为,停车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具备优质的投资人、强大的财务能力和运营能力。他告诉记者,目前智慧停车场覆盖率在50%以上。 ,也就是通过安装智能硬件实现的智能停车场。目前行业已经进入第一阶段,但联网程度还不高,完全实现用户交互还需要一段时间。”通过深度网络实现用户教育,将大大提高停车场的效率。”
华平合伙人、亚洲地产业务负责人周志曾表示,正是需求的存在,才让中国停车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他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停车管理市场将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长。
“目前,该领域市场处于初期平衡阶段,第一梯队已形成并继续拓展业务。未来两三年会出现集中爆发,智慧停车场平台规模可能达到千万级。上述大平台和商业模式,也可能超出解决停车本身的需求。”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