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应急管理厅】推广榆林经验,加快全省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省应急管理厅】推广榆林经验,加快全省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2-09-26

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构建“统一指挥、专业常态化、灵敏响应、自上而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的方针。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初步建立了跨省、市、县、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的五级联动应急指挥体系,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榆林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日前,省应急管理厅下发通知,在全省推广榆林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经验,要求各地加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榆林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主要经验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统筹、制定方案、抓建设、促应用。应急指挥能力实时信息化、现场影像可视化、指挥调度扁平化、过程追溯制度化。

一、建立一个大的应急概念

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委多次研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全市数据一体化、全区统筹指挥大型应急指挥体系”的总体目标。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指导市应急管理局在《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和《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框架下,制定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部省统一重点建设项目一一落实,确保市级各部门业务系统和应急数据向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开放,数据与系统共享,实现统一、集中化、标准化和可用性各部委、省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重点。

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根据具体规划建设方案,市政府先后投资6300万元用于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榆林应急指挥厅、会议室、值班室、设备室等功能区,满足需要的应急响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物理环境要求,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安全可靠的承载平台,实现7×24小时应急值班和可视化指挥调度。支持网络系统、电力系统、音视频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级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有效承载部省各项职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榆林市实施与省市一体化。

三、实现乡镇(街道办事处)互联互通

《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和《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仅规划省、市、县(区)三级。县到乡(街道办事处)是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应急指挥系统,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按照财权划分的原则,市、县(区)政府需要安排财政资源进行建设。对此,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县乡(街道办事处)视频会议系统和12个县(市)区为节点,将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扩展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全省率先建设乡镇(街道办事处)应急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市、县(区)和2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园区三级互联互通,完成省、市、县(区)、乡(街道)政府与园区五级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同时为村(社区)配备卫星电话、手机客户端、对讲机等设备,对村组的应急指挥全连接。封面。

四、实现系统数据共享

榆林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业务系统与市应急指挥系统相互开放,资源共享。市级有关部门克服门户观念,打破信息壁垒。公安、交警、房建、气象、城管、水利、工业园区等重点行业视频系统9971套,资源规划局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黄河水利委员会榆林水文局水情系统,市、县(区)、主要街道、河流、水库和中心城区、重点镇、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视频市大坝、重点企业数据和视频均已接入市应急指挥部。系统实现实时监控、视频调度、集中指挥,形成数据分析、综合研判、现场调度能力。

五、加快应急装备升级

榆林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立体实时指挥调度系统,加强“空地一体”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去年以来,各县(区)已配备无人机15架、4G网络控制球4个、卫星电话 部、对讲机300部、手持应急个人客户端200台。现场基础网络平台采集和传输现场突发事件音视频,确保总部与现场人员在线协同,构建了日常装备与应急装备、宏观现场监控与微观相辅相成的通讯体系透视,方便的设备和固定设备。 .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