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亿美元收购西门子智能交通系统?海信:无可奉告-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10 亿美元收购西门子智能交通系统?海信:无可奉告

发表时间:2022-12-08

年初西门子智能交通系统(ITS)出售计划消息曝光后,一家中资企业开出诱人的价格。

今日(11月17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海信拟投资近10亿美元收购西门子的红绿灯等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

相关资料显示,西门子智能交通事业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知名的智能交通服务商。西门子ITS主要提供用于监控和引导交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交通信号灯技术、摄像头和雷达、收费系统、停车和路灯控制。

至于是否参与竞购西门子红绿灯等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今天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海信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智能交通系统,目前不便发表评论当下。

虽然尚未正面回应相关消息,但近年海外并购频繁的海信集团有意收购西门子业务并不意外。1998年起,海信涉足智能交通领域。其智能交通板块在国内行业堪称“中国智能交通行业领跑者”。

七运网数据显示,2011-2020年,海信城市智能交通终端用户总订单规模排名第一。目前,海信智能交通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已在169个城市落地应用。在39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36个城市使用了海信解决方案,占比92%。

海信的智能交通板块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近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海信正在参与全球市场的智能交通项目招标,并中标了相关国家的智能交通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门子ITS的要约未得到正面回应,但此次收购体现了国内交通运输设备行业的崛起。2005年,海信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此后,以海信为代表的国产交通信号灯在国内市场逐渐取代国外品牌,结束了西门子、泰科等国外企业在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的长期垄断。信号量的历史。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交通条件的复杂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锻炼了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响应非常快,可以快速发现数据驱动的交通问题,解决AI驱动的交通问题。这使得国内智能交通企业与国外企业真正具备了较量的实力。

另一个背景是海信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海信接连进行跨国并购。来自海信集团的信息显示,其先后收购了东芝电视、日本三电等品牌。目前在全球拥有近50个研发机构、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公司的布局也让海外市场在海信收入结构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今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2.4亿元,其中境外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42%。

据熟悉海信业务布局的人士透露,如果收购西门子智能交通板块成功,海信将在跨境并购中再下一城,助力其智能交通业务加速全球化进程。

大约一个月前,海信集团总裁贾绍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2016年以来,在投入超过100亿元后,海信的国际化终于真正开始了。” 贾少谦表示,预计海信集团海外收入最快三年内将超过国内收入,占比超过一半。

互联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由物联网业务应用程序驱动,而物联网业务应用程序又依赖于来自现场设备的可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因此,必须端到端(从设备到业务应用程序)创建和交付任何 IoT 解决方案,以产生所需的业务收益。

然而,实施、部署和支持端到端 IoT 解决方案可能很复杂,尤其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或工业对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寿命的要求时。这种复杂性正在减缓或阻碍当今许多物联网部署。一些技术挑战包括:

安全性(从设备硬件到通信再到云和管理)

硬件选择和产品设计

软件复杂性(设备和云)

各种通信技术

大规模设备制造和部署

整合遗留系统

协议转换和数据集成

云基础设施和可扩展性

许多产品和服务公司不具备自己构建和交付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技术专长、资源或风险偏好。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更有意义的做法是专注于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利用专业供应商提供的物联网产品,将大部分复杂性从客户身上抽象出来。

不幸的是,选择合适的物联网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当今市场上存在数量惊人的物联网产品,从一端的低级设备硬件组件到另一端强大的基于云的物联网平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数量的组件、技术、标准、协议、工具和服务.

进入物联网解决方案市场时,可以看到两个极端:

1. 定制化物联网解决方案——基于多种不同技术和服务组件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然后由供应商为特定客户组装、集成、交付和支持

为什么云计算平台式物联网运营首选的支撑平台_物联网云平台_免费物联网云平台

2. 现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预先集成的技术和服务打包为物联网解决方案,针对特定市场和用例,由供应商提供,定制有限

从组件构建自定义 IoT 解决方案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需要大量专业知识,会产生技术和执行风险,并承担必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支持自定义 IoT 解决方案的负担。根据经验,这种负担几乎总是被低估(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导致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出预算。

现成的解决方案专注于特定应用程序和细分市场的狭窄功能,通常以快速上市时间和简单性和灵活性为代价。虽然现成的产品最初可能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公司经常发现这些产品不够灵活,无法与现有产品和业务模型很好地集成;不要跨产品或业务线扩展;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扩展 。概念验证与交付 IoT 产品之间的区别通常与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极端情况有关,而严格的 IoT 解决方案通常无法有效处理这些极端情况。

对于当今大多数寻求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来说,这两个极端都不可行,因为许多公司都在寻找一种简单灵活的物联网方法。这些组织的主要业务需求可以概括如下:

上市时间快;低执行风险;和可预测的,受限的支出

精心设计、完全集成的安全性,从设备硬件到云端,适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满足独特和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业务需求的灵活性

轻松集成和支持现有和未来的产品

在不牺牲功能或灵活性的情况下简化采购、集成和交付

初期投资低,可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扩展进行增量投资

具有成本效益、及时、长期的解决方案支持

替代方案:混合物联网平台方法

满足上述要求的另一种方法是混合物联网平台方法,它将全面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和管理平台与最适合客户需求的物联网应用云平台相结合。

1.物联网设备连接及管理平台

IoT 设备连接和管理平台安全可靠地将设备大规模连接到云。设备连接和管理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需要设备硬件、从设备到云以及两者之间的所有层的安全性、强大的双向连接(数据和控制)、设备管理、软件配置和无线(OTA) ) 更新、协议集成和数据转换、云集成、大规模可扩展性等。物联网设备连接和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灵活性和规模是将可信物联网数据引入应用云的先决条件。没有可信的设备数据,物联网就没有商业价值。

2.物联网应用云平台

物联网应用云平台提供大规模设备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存储、业务应用和企业编排。IoT 云平台通常依赖外部机制来提供设备安全、连接和管理,这正是 IoT 设备连接和管理平台的用武之地。两个平台之间集成的简便性和灵活性对于实际的 IoT 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因为它支持供应商根据客户的要求优化完整的解决方案。

混合物联网平台方法为寻求构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了显着优势,因为它:

许多公司及其物联网用例的灵活性和上市时间之间的最佳平衡

利用经过验证的平台实施实现常见的物联网功能物联网云平台,同时支持定制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满足独特的客户需求

只需要两个具有明确职责和集成点的关键供应商,从而简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采购和支持

提供灵活性以随着客户在设备上和云端的业务需求而增长,包括通过额外的连接选项和更广泛的云服务扩展解决方案

结论

创建、部署和支持设备到云的 IoT 业务应用程序可能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定制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成本高、耗时长,而且对许多公司来说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现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简单性和快速上市时间,但通常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来适应和发展业务需求。

通过将全面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和管理平台与客户首选的物联网应用云平台相结合,混合物联网平台方法可能为许多公司提供最佳选择。这种方法集成了两个经过验证的即用型平台,以提供必要的通用物联网功能,同时提供灵活性以轻松调整和扩展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满足新兴需求。

结果是定制的设备到云 IoT 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推向市场,风险低,并随着客户需求的增长而发展。这是大多数公司成功将其核心产品和服务业务扩展到物联网连接世界所需要的。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