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内容简介】 5月25日,《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制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办,青岛宜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中关村乐家智慧小区产业技术联盟承办。 《绿色智慧园区评价标准》是首部国家智慧园区类行业标准。
《绿色智慧园区评价标准》编制启动仪式
国家级绿色智慧园区有行业评价标准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席卷全国,以及各产业园区向集约化、绿色节能、智能化运营升级的客观需求,“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的愿景。 .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绿色制造体系,强调“发展绿色园区智慧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 到2020年,建成100个绿色示范园区。
据统计,2017年,“智慧园区”项目年度投资已突破千亿大关,全年新开工项目近300个,各类智慧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 然而,相对于智慧城市、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行业的行业(国家)标准的逐步出台,智慧园区在火爆的背后始终缺乏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与亿联科技汇聚了全国顶尖的行业专家和龙头企业,共同编制了《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草案,这也意味着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我国的公园有一个行业标准。
亿联科技引领,重新定义智慧园区
亿联科技作为智慧园区多年的行业领先者,对园区、小镇、景区、酒店等智慧场景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主编联合华为、海康威视等行业领导者,编制了《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
亿联科技董事长华清波致辞
据悉,基于多年项目实践的积累,亿联科技提出以服务人的需求为核心,以园区产业发展为先导,以可持续生态为结果,着重于楼宇智能化、管理协同化、个性化服务。 、运营和精准建设内容,通过数据化运营,构建万物互联、全面感知、智能协同、处理、“懂你”的新型智慧园区规划建设理念和解决方案,和执行。 目前,智慧园区项目已在全国18个省份、48个城市落地实施。 “秉承‘开放’与‘合作’的理念,亿联科技也将自身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和技术积累融入到此次标准编写过程中,推动行业发展。” 亿联科技董事长华华表示。
大咖齐聚共话智慧园区产业变革
为使标准更具专业性、适用性、前瞻性和导向性,本次大会汇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宇、青岛市政协原副主席邵凤景、青岛大学校长李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化司司长姚世全,清华大学教授张功中,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秦兆海、上海大学教授赵哲深、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等18位行业专家,以及中关村乐家智慧小区产业联盟主编,中国建科院以及华为、海康威视等智慧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对标准草案的制定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设建议。
参会专家与编辑单位合影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一代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行业的应用日趋成熟。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宇还分享了我国新一代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 此外,多位与会专家在会后表示,该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明确行业标准,指导我国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在智慧园区领域的应用与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园区。 公园。
本报讯(记者夏源)重庆日报记者7月10日从市经信委获悉,到2020年智慧园区发展,全市47个产业园区将形成智慧园区全覆盖。 届时,全市工业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园区智能化平台系统将全面建设,提供统一运营监控的智能化管理服务,从而提升园区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什么是智慧园区?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这是指产业园区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发展。 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建设智慧园区,将是推动全市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2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全市现已形成“1+3+7+36”的园区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47个产业园区达1.78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全市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将升级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推进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园区信息化建设。 “10G入园,千兆入楼,100G入桌面”。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向园区延伸,在园区公共区域和办公楼形成4G无缝覆盖和免费WIFI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展5G网络应用试点。
在智慧园区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城园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连接应用园区各部门、各企业间的服务平台。 形成集运营监控、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协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与服务平台体系。 此外,智慧园区建设还包括推进园区产业智能化,培育智慧园区试点示范。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智慧园区试点建设进展情况,目前已在全市公开征集智慧园区试点申请。 明年年底前,将陆续确定三批试点园区,2020年底前完成全市智慧园区试点验收工作。在此期间,市财政将给予资金支持按照全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