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11月14日至16日,2019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 图为观众在合尔泰集团展台前观看智慧农业宣传册。
智能温室可一键调节室内光、温、水、气、肥,地面可控制植保无人机喷洒药剂。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智慧农业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11月14日至16日,2019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 和尔泰集团农业事业部总经理邓才良在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产业生态峰会上发表演讲农业物联网,并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探讨智慧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支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加速落地
“物联网、大数据,尤其是5G,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要实现智慧农业应用并不难。” 邓才良说:“一是农民普遍缺乏科学耕作意识;二是技术问题,包括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模型算法技术等,很多技术需要攻克;三是技术问题。决策模型算法的实现。一旦收集到数据,如何计算分析并做出决策?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决策种植模型靠谱吗?”
为摆脱困境,助力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落地,和尔泰构建了“智能装备+大数据计算服务平台+专业后台及APP管控+精准服务干预”的大数据体系,借助中国移动的网络渠道能力精准农业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可实现对农业生态各关键要素的24小时无人值守监控,实现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智能感知和精准管理,为农户提供种植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农产品质量管控等。
深圳鹏城农夫光明葡萄园是和泰智慧农业落地示范区。 如今,那里的果农已经从天天上果园变成了通过手机上果园。 他们像科技工作者一样,检测农业数据,精准开展工作。 据介绍,在该方案下,果农可分三步实时了解作物生长变化,科学耕种。
第一步,多种智能设备对果园内的气候、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 第二步,通过中国移动NB网络上传至C-Life AI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第三步,AI农业大数据平台将数据可视化,将处理分析后的数据通过手机APP或后台呈现给果农。 果农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变化。
不要惊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尤其是5G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落地,助力科技兴农。
全产业链升级现代科技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农业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效率化和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应用包括高价值作物种植、病虫害监测、农业育种、农产品精准溯源等。 推进智慧农业实施,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构建智慧农业生态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邓才良认为,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依托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通过对作物生态关键因子的数据监测和干预,将与作物生长相关的关键因子的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当数据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农业精准经营进行干预和调整,从而实现农业标准化种植的闭环有序管控,最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优化化。
作为具备云-管-边-端综合物联网能力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从三个方面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运营商网络管道优势,为智慧农业提供网络保障; 二是打造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合尔泰等企业合作制定《NB-IoT农业数据采集标准》,提供NB-IoT网络和平台。 规范农业物联网设备,降低智慧农业建设成本。 三是打造资源需求对接平台。 智慧农业企业可将优秀的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上传至平台。 用户可通过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官网快速查找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减少时间成本,高效完成农业信息化建设。
培育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推动乡村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作为科技+现代农业的最佳载体,智慧农业正在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新动能。 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IIoT(of)是 of 的缩写,它将各种具有感知和监控能力的采集和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大大改善制造业。 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新阶段的升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工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38亿,其中大中华区连接数将达到41亿,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同时,据工信部调查显示,我国工业物联网市场年收入增速约为25%,2022年将突破5000亿元。这表明IIoT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借助工业物联网,企业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实时感知和监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优化决策。 这些连接还可以通过建立远程访问来提高效率。 带有 IIoT 传感器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使自动化系统更加灵活。 IIoT 设备还可以通过调整为仅使用相关功能来降低能耗。
IIoT 部署的优势
以下是 IIoT 部署的十大优势:
1、生产系统感知与监控:
IIoT 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系统和机器之间的持续通信,以确保优化吞吐量并实时识别机器缺陷。
2、制造工艺优化:
配备传感器并使用 IIoT 系统进行管理的机器和设备可以监控条件、设备和工作流程,例如机器性能、装配线管理、供应链优化、劳动力安全或质量保证流程以进行优化。
3. 预测性维护:
超过 75% 的设备和系统故障是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发生的。 借助 IIoT,预防性维护结合分析来预测机器故障。
4.优化质量:
它可以立即解决生产线上的问题,减少停机时间、生产力损失和产品缺陷。 IIoT 设备被编程为监控材料质量、实时分析设备性能以及测量和测量成品。
5.库存与供应链管理:
数据、分析、洞察力和情境智能使库存系统能够无缝运行,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材料可用性、在制品和新材料的预计到达时间,这有助于优化供应链并削减成本。
6. 客户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配备传感器的生产系统和库存可以让客户近乎实时地了解他们的订单进度。 传感器提供对客户使用情况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制造商改进功能,提醒客户注意问题和瓶颈,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7. 工人安全与健康:
智能可穿戴设备允许管理人员通过跟踪疾病和受伤、缺勤、错误、机械或车辆事故或危及生命的事件(如煤气泄漏)的历史来监控生产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8. 能源管理和可持续性:
工业制造消耗了世界54%的电力。 使用 IIoT 的制造商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耗显着提高能源效率。
九、服务供给与协调:
IIoT 支持的现场服务交付是一种基于价值的方法,基于给定服务活动的时间、背景和技术人员参与等提供的因素。
10. 服务合同合规与履行
IIoT 支持实时数据可见性,因此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和用户等可以在出现风险和问题时意识到它们。
IIoT 部署的挑战
尽管具有上述优势,但工业物联网应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缺乏标准化:
有许多不同的格式和技术可以满足连接设备之间机器对机器通信的不同要求,例如 Zigee 和 Zigee,对于 IIoT 环境,它们必须是可互操作的。
2、兼容传统设备工艺:
许多旧设备的设计并未为现代技术提供相关的特定格式,因此数十年历史的工厂设备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更新才能与复杂的 IIoT 设备进行通信。
3.安全问题:
任何设备都由网络通信控制。 面对互联网,很容易被黑客攻击。 IIoT 无法避免这一点。 许多低成本设备,例如远程摄像机、路由器甚至 DVR,安全功能有限(包括硬编码默认密码和访问权限),或者从不更新补丁。 一旦遭到破坏,它们可能会导致 DDos 攻击和恶意软件分发等问题。
随着 IIoT 变得无处不在工业物联网,这些技术将变得更容易获得和负担得起,而且收益可以抵消初始费用。 更严格的网络安全标准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 虽然 IIoT 仍然相对较新并面临一些挑战,但该技术可以为成功实施它的人提供竞争优势。 相信IIoT(工业物联网),这项技术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