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618”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疫情后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首次大促,今年的“618”堪称“史上最量”。 订单和包裹运输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商户和物流企业进入了“白+黑”的赛跑模式。
运用科技手段已成为制胜法宝。 思谋科技在其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 其先进的产品、软硬件结合的智能仓储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可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效提高物流货物运送效率,帮助客户打赢618物流大战。
明星视觉产品“慧眼识码”
这次“618”,有的企业还在为如何扫描二维码整理爆货而头疼,而有的企业已经用了思木黑科技产品,放心赢了。
每逢订单集中的购物狂欢节,传统的仓储设备和分拣模式很难满足海量订单的高效率要求。 Simou智能读码器搭载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解码算法,解码速度快、准确率高、应用范围广。 可支持条码遮挡和损坏、成像过曝和曝光不足、条码倾斜和弯曲等复杂读码需求。 轻松解决代码读取问题。
智能读码器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大量条码或二维码,可充分满足电商行业大流量、高频次的运输和分拣需求,全面提升物流运输水平电子商务仓库的效率。 电商平台商家提供稳定可靠的物流履行服务。 目前,Smore VS800、、、系列读码器已推出,可适用于低、中、高不同视场,覆盖市场主流读码应用场景,广受国内外客户欢迎。电商物流行业。
Smore智能读码器
全链路解决方案“软硬件结合”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物流领域站稳脚跟,当然,Smart不仅仅依靠智能读码器等明星产品,更打造了融合大量行业专业知识、内部技术的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深度实际使用场景,解决不同环节痛点,赋能智慧物流。
智慧柔性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以集群调度、运筹学算法、机器视觉为底层技术引擎,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物流调度系统WCS、机器人调度系统RCS、智能物流仿真系统智慧园区可视化,可与AGV、自动门、智能四向穿梭车、输送线、机械手等设备集成,输出软硬件结合的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 可应用于厂家搬运、分拣、存取、运输等场景,提高及时发货率和周转率,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协调收发货,整体降低码头运营成本,助力构建现代智慧物流体系。
智能灵活的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今年4月,创新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仓储物流领域的西欧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入选2023年艾分析“智能制造最佳实践案例”。
思谋解决方案显着提升了供应链整体效率、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水平,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除电商外,还在冷链、零售、新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落地。 以某知名全球500强电子器件制造供应商客户为例,自从应用Smart柔性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后,其产品库存周转效率提升了8%,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13% %,且原料线一直低迷。 平均时间减少38%,碳排放量同比减少9.6%,废弃物及废弃物量减少40%。
除了企业和制造商之外,思谋还通过融合BIM模型、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智慧物流园区监管平台,直接为物流园区提供数字平台、安全、能源、物流园区的目标状态是打造“物流园区数字孪生”。
深度产品制造“保驾护航”
作为一家专注行业场景、深耕智能制造的科技公司,思谋还深入物流商品的“源头”——制造端,全程为电商物流链商家和终端消费者保驾护航。
促销期间,各类3C电子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即使品牌商提前下单、备货供应链,制造商短期内也将面临产能快速扩张的挑战。 生产速度过快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和良率,例如损坏产品外壳。
对此,思谋为全球Top3智能手机厂商提供了消费电子行业外壳智能检测解决方案。 基于智能工业平手机边框,兼容各种产品尺寸规格,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检测率超过95%,漏检率在0.05%以内,减少不良品流入后面的风险最终产能超过1200件/小时。 该方案通用性强,可应用于各类电子消费产品的外观检测。
从商品制造源头把关生产质量,到输出产品辅助读码分拣,再到打造综合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思谋科技全链条、全流程帮助客户赢得“618”竞速时刻,带来对客户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分拣配送、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多重改进得到了业界的好评。 不仅仅是物流仓储,立志成为一家引领科技、服务全球的全场景智能公司。 其产品和服务已覆盖1000个细分制造场景。 目前已服务卡尔蔡司、空客、博世、舍弗勒、宝洁、联合利华等全球200多家行业领先企业。
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培育了肥沃的创新土壤,一批龙头企业迅速集聚、加速成长。 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新支点,正在借力南京打造“万亿”级产业目标,加快龙头企业建设。 数字经济名城建设,将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擦亮“数字经济南京、软件产业南京”的金字招牌。
锚定万亿级软件城,崛起工业软件产业高地
南京是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入围。 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南京将实现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20亿元,增长18%,占江苏省40%以上。 近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促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重点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高端工业软件。
目前,南京拥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个,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 建设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系统,建设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和递归节点,14个行业识别分析二级节点。 身份注册量574亿次,分析量312亿次,连接企业4.31万家。 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门印发了《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强化企业主体、加快创新应用、构建繁荣生态,强化要素保障,重点支持计算机辅助软件。 设计、仿真、计算等工具软件,关键工业控制软件,高附加值运行维护管理软件。
厚植产业发展生态,打造领先工业软件企业矩阵
坚持创新驱动,壮大企业主体,鼓励大中型企业分拆设立工业软件企业,支持培育工业软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动产业协同攻关,针对重点产业需求开展协同攻关,推动工业软件型制造创新中心建设; 坚持应用牵引,开辟产业场景,每年支持不少于50个产业应用场景,支持首版软件产品应用示范……南京市今年出台一系列特别措施鼓励软件企业竞争细分赛道,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做大做强。 一些企业经过市场的洗礼,在各自领域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目前,南京市培育的工业软件企业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嵌入式和工业软件等新型工业软件领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北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创新园、江宁区江苏软件园等“一谷两园”国家软件园区。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简称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根技术之一。 去年年底,科技部正式批准在南京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EDA国家创新中心”)。 EDA国家创新中心由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共建。 这是聚焦重点核心领域突破的重大战略部署。 通过市场化、多元化、多形式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打通EDA产学合作机制。 打造集成电路EDA技术策源地、产品展示地、人才聚集地。
电科十四研究院等10家单位联合承担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民航、能源)综合应用软件协同研究中心项目,围绕重点软件产品生态建设需求建设协同研究中心打通技术研发、成果验证、推广应用的链条。 南京国瑞信威软件有限公司的“锐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软件(PLM,V5.0)”和南京科源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分散控制系统软件(DCS,V5.0) )”荣获2022年中国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南京易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历时16年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经评估,内核自主率100%,实现工业母机领域操作系统内核的完全自主。
深植工业软件开发生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 新华章、南瑞集团、安源科技、擎天科技、维拓科技、金丝维软件等优质企业在智能电网及电力系统、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速度。
赋能智能制造释放转型发展“关键增量”
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推进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行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南京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发力,政策针对性强。
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南京去年印发了《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 目前,已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项目4200多个,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0多家。 到202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经营管理数字化率超过85%。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渗透率达到90%。
2022年11月25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工业技术软件产业联盟、工业软件创新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 大会以“软件赋能智慧国家”为主题,设置主论坛、流程工业和离散行业工业软件创新与应用示范推广会、数字化创造高端论坛等四个会议。高品质的城市设计。 同时举办为期3天的线下工业软件专场展,线下展览面积达12000平方米,线上线下参展企业超过600家,打造“国内最大的工业软件主题展厅”。远的”。 今年,南京将继续举办中国工业软件供需大会,聚焦工业软件关键环节和重点行业应用需求,聚集全国高端工业资源,组织专题对接会和切割-船舶、电力、建筑等行业的前沿技术论坛。 同时打造工业软件主题展。 近200家全国工业软件服务商和重点行业骨干单位将参展智能制造,重点展示工业技术软件的最新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
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南京寻找撬动“万亿”目标新支点的最佳“实践场”。 据悉,南京将加快打造自主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应用牵引、提高供给水平、培育开源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打造“2+6+6”为我市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强市。 要坚强。 (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