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引领全球能源发展-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智慧能源引领全球能源发展

发表时间:2023-07-21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方案》明确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

落实党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要系统把握全球能源发展规律,紧紧抓住能源体系建设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激发企业发展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相关产业清洁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供给侧清洁低碳

实现碳达峰目标,必须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核电投资,提高电力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作为一家涵盖各类电源的发电企业,国家电投一直在清洁低碳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 预计到2025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2.2亿千瓦,清洁能源比重将超过60%; 到2035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2.7亿千瓦,清洁能源比重将超过75%。 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

例如,国家电投在青海实现了水光互补发电,将不稳定的太阳能发电转化为稳定的电力输出,源源不断地从青藏高原西部输送到中原地区。 下一步,国家电投还将建设水、风、光、储互补稳定、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 还将与智慧能源技术在能源项目的设计、制造、建设、运维等环节紧密结合,使整个能源系统更加高效、安全、经济。 此外,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也将助力我国供给侧实现清洁低碳发展。

加快向用户侧能源服务转型

用户侧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过去,能源公司特别是电力公司主要向电网供应电力,然后电网再供应给用户侧。 未来,发电企业也将进入用户端,逐步从B2B向B2C+B2B转型,实现从能源生产企业向能源服务企业的转型。

当前,国家电投正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将综合智慧能源打造成集团公司最重要的增长极,更好地贴近用户、服务用户。 国家电投加强电、热、冷、气、水综合利用,源网荷储用协调联动,提高终端能源效率,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能源经济性。 一方面,通过源-网-荷-储-用协同发展,将智能、清洁、经济的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家庭网络可以与城管网、应急、卫生等网络结合,提高整个网络的使用价值,通过节省经济成本让市场和消费者受益。

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0%以上。 通过加大电、氢的替代力度,将为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减少做出巨大的贡献。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约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29%,但电气化程度仍在方兴未艾,仅达到1.3%。 未来,交通领域电力替代能力若增加10%,将新增用电量1.8万亿千瓦时,市场发展潜力无限。

国家电投公司已开始在交通领域进行电能替代试点。 首个重卡、装载机智能换电完整解决方案,每年新增电量3600万千瓦时,替代柴油约1080万升,实现了交通领域电能替代的突破。 此外,国家电投将利用氢能服务北京冬奥会清洁能源需求,并正在加快实施北京延庆冬奥会制氢加氢项目。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未来有望应用于船舶、飞机动力。

数字赋能实现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工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5G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催化了能源行业与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起步较晚,数字技术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赋能有待深化,网络安全措施有待加强。 推进能源产业互联网建设,可以极大激发我国能源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2019年2月1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投牵头成立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建立能源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智慧能源,打造可持续的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让全球能源互联网企业、智慧能源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智慧,为智慧能源带来新发展、新引领、新变革。

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为智慧能源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领域。 能源与数字的跨界融合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更大规模的发展,多能互补、一体化的智慧能源数字时代即将到来,并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用电代氢实现长江经济带能源供需平衡和保障,可节省石油近1.5亿吨,相当于我国2019年原油进口量的46%。如果长江经济带能源替代模式推广到全国,影响将更大。 长江经济带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可覆盖8万多个城市和乡村,惠及9600万人口。 初步测算,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万亿元,带动地区经济总量达到45万亿元。 此外,还将产生更重要的环境效益。 预计每年新增绿色电力2.3万亿千瓦时,替代化石能源4.7亿吨标准煤,减少生活污水26亿吨、二氧化碳11.83亿吨。

这只是智慧能源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影响的保守估计。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 可见,智慧能源对于科技引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国内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投广西核电智慧路灯

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过程中,智慧能源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互联网与城市大脑结合,城市治理效率将不断提升,商业网、政务网、民生网的网络运营能力将不断提升。 基于智慧能源发展的城市和美丽乡村,有望进一步缩小我国农村与城市的整体差距,解决农村现有的能源、制冷、供暖、水和环境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国家电投与远景集团正在无锡合作建设综合智慧城市,并将向南京、江苏及长三角复制推广。 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延伸,智慧能源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将越来越高,经济性将越来越好,生态友好性将越来越强。 同时,国家电投还在雄安新区、长三角等地区选择了一批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试点项目。 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模式,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建立和谐共生的生态能源系统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加速重塑,清洁低碳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政策正在从关注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转向关注生态能源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能源政策制定的核心,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为新能源战略目标,实现能源开发利用向低碳、零碳、负碳转变。

国家电投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在国内率先推广水光互补、渔光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技术。 在解决光伏发电安全并网、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探索出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生态发展道路。

例如,在内蒙古、青海,国家电投正在通过光伏治沙将贫瘠的沙漠变成绿洲。 这是能源企业负碳排放的典型案例。 在内蒙古、延安等地,与植物工厂公司合作建设光伏+植物工厂,利用废弃的风光在牧区缺乏耕地资源和牧场的地方种植蔬菜和水果。 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节约耕地资源的同时,也为精准扶贫开辟了新途径。

当然,上述工作的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用户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 国家电投一直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广泛开展对外合作,积极打造与政府及相关企业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努力推动全球综合智慧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能量与智慧日益融合,创造未来。 未来,智慧能源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将在中国诞生。 这些企业也将作为综合智慧能源的引领者,引领中国能源乃至世界能源的未来发展。

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科技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苏州工业园区通过“云+5G+物联网+AI+中国芯”新基建试点,精心打造了一套运行分析、事件处理、风险预警、安全防控体系。 集控制、指挥、决策于一体的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IOC)。

今天上午,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调研国际奥委会。

他强调

要进一步优化平台建设,为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贡献“智慧”。

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东安参加调研。

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据介绍,奥委会作为园区的城市大脑中心,采用5G、物联网、GIS、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通信等先进技术,整合来自31个部委共43个信息系统数据,园区各委、局及相关单位。 并通过视频云平台接入公安、交警、城管、安监、国土、水利、教育、城监、工地、无人机等视频,实现智能感知、预警、精细治理、实景指挥、科学决策的“一网统一管理”模式。

IOC首期建设已开发出全国最多的21类人工智能能力和16类物联网感知能力,应用于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50个场景。 、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此外,IOC还打造了大客流超融合实景指挥、无人机自动巡航城市治理等智能化应用,用科技赋能管理。

苏州园区智慧安监_苏州园区智慧党建平台_苏州智慧园区

“您好,交警中队就位”

“您好,消防中心已就位”

...

这些不同地域的联系人可以通过手机软件与我们进行视频会议,方便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

现场

国际奥委会相关负责人通过宣讲

平台如何运作的直观介绍

苏州智慧园区_苏州园区智慧党建平台_苏州园区智慧安监

并详细解释了国际奥委会

在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方面

在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经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苏州智慧园区,经过8个多月的打磨,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吴庆文给予充分肯定

国际奥委会目前取得的成就

他指出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方法的智慧。 接下来,IOC将进一步结合园区特点,构建强大的数据支撑,优化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充分发挥平台的智能化功能和水平;

同时,要完善感知体系建设。 通过技术融合和AI赋能,加强在车辆占用、蓝藻监管等日常常见场景中的应用,让群众真正体验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共享美好生活。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