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今年以来,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省住建厅关于数字城管发展的新要求,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迈进。 转型升级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高层监督直达基层。 各市县(区)分别建立“一团一处一中心”的数字化城管组织架构,联动17个市政部门、9家巴企、20个街道办事处、140个社区,共同打造建立“横到侧、纵到下、上下、一张网统一管理”的大城市管理格局。
数字赋能覆盖各个领域。 目前,已普查城市组成信息51097条,细化6大类67小类城市管理事件,形成信息采集、任务派发、案件处置、结果反馈、监督核查、综合评价,促进各职能部门发展。 配合区、街道等责任单位处置。
回应群众解决问题的愿望。 上半年智慧城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转接城管案件2580件,办结率为100%。 对114件公民不满案件提请重新办理,深入分析公民不满原因,补充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公民关心的热点难点。
城市治理进入新阶段。 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1+5N”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建筑模型、各类城市治理要素等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业务、数据深度融合和应用,实现城市生命周期管理预警可视化、信息化、数据化。
走进湖北宜都化工园区智慧平台,园区内36家企业的视频和运营数据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一览无余。 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键盘、切换屏幕、下达指令、督促落实。 数字技术赋能宜都化工园区智慧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入驻园区的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宜都化工园利用云数据、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了应用级数据模型。 通过AI智能模拟训练,实现了覆盖安全、环保、应急、截流、能源、公用管廊公共服务等场景的“智慧眼”。 此外,园区还采用“1+3+8+N”模式(即1个指挥中心、3级协同联动、8个系统模块、N个应用场景),以园区为基点,安全监管、中控室承担数据采集和信息分析功能,搭建起连接企业、园区、政府与大数据中心的三端桥梁,将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关键监管数据连接起来园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整个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的信息化和管控。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园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综合监管方面,智慧平台以园区高清图像为基础,将企业、安防、应急、封闭、物联网监控、视频监控等层层整合为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对整个化工园区进行综合管控。 对接实现监控数据稳定接入,保证数据可用性和安全性,实现园区动态监控、远程监控、集中管理。
安全监管方面,智慧平台从固有危险、周边环境、安全管理等维度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园区企业风险四色图。 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人员未戴安全帽、换岗等行为进行监控,实现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精准管理。
环保监管方面,智慧平台根据园区接入的环境监测点数据,对园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源及报警情况进行分析,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专项管理。 通过气象、特征因子、地理信息、监测数据、关联分析、大气扩散模型等因素的整合,辅助支撑园区大气环境治理的完善,为园区管理者进行环境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在应急救援方面,智能平台打造了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工作日有专人值班。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平台可以根据事件发生地点,快速锁定周边危险源、防护目标、应急物资、危化品理化特性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园区还通过车辆道闸管控、高空观测、GPS定位、测速雷达、电子围栏等多重管控措施,完成了园区全封闭管理。 园区设有40个封闭卡口和危化品车辆专用通道智慧化园区,对危化品车辆超速、违章停车、超区等违法行为进行监测预警,实现人、车、物流的综合管控。以及园区进出的物流。
下一步,宜都化工园区将按照企业、园区、省应急管理三端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将园区打造成湖北化工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新标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