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本。自十八世纪中叶工业文明开始以来,制造业的发展史世界强国的兴衰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制造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必由之路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 ——《中国制造2025》
江苏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 其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 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8、世界的2%。 截至目前,江苏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439家,今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10.1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2.7%和14.1%。 江苏制造业总量虽然较大,但产业水平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 在新的发展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 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产业升级,江苏智造驶上快车道
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是关键。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透露,“十三五”期间,江苏将推动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60%大幅提高企业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 关键工艺核心设备数控化率超过80%。 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艺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大中型企业达到60%以上; 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6000台,自主研发江苏省首套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及生产线。
省委、省政府乘势而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试点示范,推进企业智能车间建设。 目前已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50个。 通过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示范带动,全省形成了智能车间建设热潮,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2345.6亿元,增长25.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4.2%。
持续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 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快于全省工业4.1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3.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位居全国第一,销售利税率、销售利润率比上年有所提高; 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6%左右,“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2%,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18%的削减目标。
顶层设计推动智能制造统筹规划
为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江苏率先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 《制造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车间建设。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多方协商助推智能制造。 江苏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江苏确定为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省,明确了部委合作的任务和措施与省市共同推进江苏智能制造。 江苏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江苏省政府与德国工业4.0权威机构、西门子等公司开展高层磋商和战略合作,省经信委与德国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推进省、市、县三级智能制造。 江苏省成立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15年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要点》,组织实施603项企业智能转型升级三年滚动计划总投资1572亿元; 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
先行先试,企业创新已在路上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力军。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把推动智能制造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才能激发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无锡棉纺织一厂使用9万多个传感器,在车间内形成智能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机组的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用电量信息。 达到国内棉纺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智能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 江苏康源药业有限公司构建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系统互通集成的实时通讯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诊断分析和在线监控产品质量、过程动态优化和产品质量。 均匀度提高5%以上。
智能化生产增强供给能力。 徐工致力于打造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实现了国内外研发机构、集团与零部件供应商、集团与用户之间的高效协作,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和试制周期,开发个性化产品。产品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设计,工程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智能生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江阴兴澄特钢有限公司建设了能源在线智能监控系统。 采用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及配套热值分析仪,在线监测煤气质量并实时调节。 燃气损失减少20%左右,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约低10%。
引领行业,江苏智造引全球关注
“江苏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布局中走在全国前列。” 10月30日,在“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的“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上,众多与会院士、国内外学术界、行业领袖一致认为,在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江苏正努力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全面抢占“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涵表示,江苏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强劲,对新技术、新产业反应非常快。 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在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开辟了转型新空间,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示范和引领。
为更好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今年在全国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继浙江省宁波获批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苏南五市(镇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集体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团体。 这也是国家首个获批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记者肖雷)
近日,张江高科开发建设的周浦镇03单元41-01地块项目顺利完成首座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吹响了项目竣工的新号角。
作为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联动”的重要新建地块,该项目将在满足园区自身功能需求的同时,激活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成为产业融合新标杆。以及浦东这个城市。
项目位于张江科学城西南周浦智慧产业园,紧邻地铁18号线沉梅路站。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年底竣工2024 年。
随着张江科学城的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项目用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产业布局规划,项目以集成电路材料创新园为产业定位。 未来,将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的产业优势,承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产业溢出,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呼应、联动,提升高品质、高水平高端、前沿产业集群将带动周边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为引领片区建设作出贡献。
据张江高科介绍,项目西侧和南侧布置六栋高度交错的高层办公塔楼,中间布置两栋多层办公塔楼。 同时,沿湘南公路一侧的城市界面苏州智慧园区,形成服务周边的商业街区。
据悉,为了方便整个地块的办公人群,张江高科在地块中部设计了一个集休息、表演、商业功能为一体的下沉式广场,地下商业直通到地铁。
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始终坚持党建领导,努力打造“优秀干部、优质工程”的双优工程。 由于该项目靠近18号线沉梅路地铁站,施工要求高、难度大。 在施工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严把质量关,紧盯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