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6月9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河南工作站揭牌仪式在省应急管理宣传培训中心举行。 据悉,这是应急管理部在中部地区建设的首个大数据中心工作站。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是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核心机构。 为全面提升河南省灾后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管理部将于2022年初成立专门工作班,协助河南建设覆盖全省的应急通信保障和数字化救援保障体系。
“河南工作站成立后,将主要围绕强化信息化项目软服务能力、强化运维保障服务、提升城市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应用示范建设等方面,推动建立河南工作站。”河南省大范围安全和应急响应框架,提高城市安全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水平。”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数字化手段正在成为提升安全应急水平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河南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 省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实现了视频调度指挥、综合通信、多媒体交互、基础网络支撑和移动应急指挥等功能数据中心,可开展日常应急指挥、防洪消防等业务职责工作。
“为提升全省应急体系综合运维保障能力,我们将按照‘应急就是挑战’的思路,依托‘一中心六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形成覆盖全区、连接各层级的网络“1+6+N”信息化通信保障运维体系。 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郭北辰)
区长面对面向居民“汇报工作”,5名副区长、35名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全体街道“一把手”到场,现场解答居民提问。 8月17日,北京市西城区召开政府情况通报会。
在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来自居民、媒体、专家、军队等各方的10名代表举手向政府提问。 老旧小区改造、毕业生就业、老年人就医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
8月17日,北京市西城区召开政府情况通报会。 区长当面向居民“汇报工作”。 5名副区长、35名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各街道“一把手”出席活动,并现场解答居民提问。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
区长连续六年向居民汇报
8月17日上午,数百名市民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艺术中心,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聆听西城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
这是西城区的做法。 2017年以来,西城区政府已连续六次向社会举办政府报告工作活动。 作为政民互动的渠道之一,每年区政府负责人都会主动向居民代表发布政府信息,并设立问答环节,由居民代表出席举手提问,相关政府部门官员面对面解答问题。
上午9时30分,活动准时开始。 西城区区长刘东伟上台,打开PPT,汇报了西城区今年的工作成绩和未来努力方向,包括西城区经济产业发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民生保障。
报告持续1小时。 随后,刘东伟作为主持人邀请到场的五位副区长上台,并向居民一一介绍了副区长的姓名及其职责。 他说,今天全区3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15个街道办事处。 “一把手”都来到现场,能够一一解答居民关心的问题。
在最后一个半小时的官民问答中,10位民间代表举手向官员提问。 其中5人是来自什刹海、大栅栏、金融街等街道的西城区居民,另外5人是媒体代表、专家、驻区企业代表、驻区部队代表、企业员工等。中央单位驻区。
本届会议,民生问题是关注的焦点。 6名代表就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养老医疗服务、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提问; 还有代表关心政府监管、数字经济、金科新区发展等问题。 针对各自领域的具体问题,五位副区长一一作了解答。
活动最后,刘东伟和五位副区长向公众鞠躬,感谢群众的关注,并表示希望各位代表通过以下方式为政府工作和西城发展建言献策。各种方法和渠道。 “这是政府坚持不懈、努力工作的动力。”
据了解,线上线下共有700余人参与了本次报道活动。
活动结束,刘东伟和五位副区长向公众鞠躬,感谢群众的关注,并表示希望各位代表建言献策。新京报记者 代轩 摄
西城区上半年生产总值达2731.6亿元
刘东伟在报告中介绍,上半年,西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1.6亿元,同比增长5.8%共享停车位,高于全市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2.36%,继续保持全市最好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87元,比全市(全市41358元)高10829元,居全市第一。
1-7月,西城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6亿元,增长15.3%;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6亿元,增长11.1%。 地方、区级财政收入总额居北京市第一第三位。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位于西城区的北京金融街现已成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 以仅北京0.02%的面积,贡献了北京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和近70%的金融业。 级税收。 金融街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
由原动物园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国家级“金科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今年,西城区发布“金科十则”2.0版,支持金科新区建设和金融科技机构发展; 举办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京港金融科技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并介绍了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 有机构等166个,注册资本1100亿元。 今年上半年,金科新区企业税收收入突破16亿元。
西城区人均预期寿命82.47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民生方面,西城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47岁,比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1.69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05支,重点群体签约率95.96%,签约服务满意度位居北京市前三名。
在出行领域,西城区已完成新华1949立体停车楼、1号住宅区立体车库建设。 立人街3号. 区内90多个停车场签署了付费交错共享停车协议,可为居民提供3600多个停车位。 完成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学、北京大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西院区)等10所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 利用科技赋能停车资源共享服务,市民可通过高德地图APP查询西单大悦城等11个停车场2000多个停车位的实时动态信息,停车更便捷。
此外,西城正在开展违法电动三轮、四轮车整治工作。 目前,全区共备案登记个人违法电动三轮车10327辆,已淘汰处置3929辆,淘汰率36.4%。
全区财政收入四分之一投入教育,新增义务教育名额1万多个
西城区的教育有“全国基础教育高原”的美誉,也是每年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 刘东伟表示,今年西城区将保持100亿元教育投入,将区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投入学校,巩固“教育高原”。
今年是二孩婴儿潮一代的入学高峰,中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西城通过全区的努力,挖掘了学位供给的潜力。 新建小学3所,初中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多个。
同时,学科培训机构从173个减少到25个,减少近90%。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面覆盖,“订餐到校”做法在全国推广。
该区还开展了眺望活动、体能训练营等一系列活动。 工作时间不足1小时的儿童数量增加了24%,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儿童数量增加了16%,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儿童数量增加了14%。 健康检测名列全市第一。
针对实力相对薄弱的学校,该区开展了“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 19位区领导担任19所学校名誉校长,提拔派驻,邀请大师营团队进行规划设计,持续加强资金投入,帮助学校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政治和公民的问答
老旧小区改造将于2025年前后基本完成
在问答环节,居住在什刹海的一位居民首先就旧房改造的未来安排以及申请式取消租金的门槛等问题提出了疑问。
据西城区副区长朱国栋介绍,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西城建筑总数中,一半以上是住宅楼,其中约一半属于老旧小区。 根据产权不同,老旧小区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城市产权,有北京政策明确的;有的是城市产权,有明确的北京政策; 其余包括中央单位产权、军队产权和其他形式的产权。 其中,城市产权老旧小区改造速度最快。 根据总体安排,到2024年底,这部分改造将基本完成。 结束。
对于危旧住宅,其中,公房直接管理的简易建筑要在2025年底前完成风险缓解,大部分会参考居民提取租金。 一些老旧建筑已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居民拥有房产证。 西城区正在参照北京市相关整治政策开展试点。 “可能涉及到这里大部分家庭,大概率会被拆除重建,费用由业主承担。”
申请式取消租约是西城在平房区改造上的创新探索。 2019年,西城区在牛街、菜西地区开展试点。 截至目前,已出租3000余户,涉及居民近万人。 库存方面,仍然较小,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直管的存量公房有5.6万户。”对于不在上述区域但想取消租赁的,西城区正在探索院落审批。比如直接管理院落对于产权形式单一、居民诉求相同的公共住房,区政府可根据政策予以推广。
西城深度老龄化将增加老年人医疗资源
据统计,到2022年底,西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近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8.2%。 西城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带来了更加突出的老年人就医问题。 居住在大栅栏街道的一位居民表示,很多老人不知道如何在网上预约,去医院的人太多了。 还有更好的便捷医疗服务吗?
西城区副区长宋梅表示,为了推广定时就诊,医院近年来推出了多种挂号渠道,老年人确实存在适应问题。 为此,西城开通了家庭成员挂号通道,每个孩子可以为四位老人预约挂号,同时希望在门诊挂号过程中提供便利。 此外,各医院均设立老人人工挂号窗口,预留现场号码来源,并安排社工、志愿者、就医向导提供帮助。 去现场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类似的段落。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西城加大老年人医疗资源供给力度。 全区三级医院均预留不少于30%的床位资源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为老年人挂号。 老人可以先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 当社区医生认为需要转诊时,可以直接为老人预约,无需老人单独挂号。 社区医院还可以开具最长3个月的慢性病长期处方,从而减少老年人就医的不便。
新京报记者 戴轩
陈静主编,李丽君校对